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最经典的国学常识 >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801  |  更新时间:2016-07-15 16:51:49  |  分类:

儿童教育

正史

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司马迁

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该书。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壁”。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作者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是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二十二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不料,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后来无罪开释,汉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钱财,帮助他们写下去。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兵伐匈奴,班固随其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事,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山的铭文,即出自班固手笔。

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洛阳令种竞被班固的家奴醉骂,怀恨未忘。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种竞利用窦宪事败之机,逮捕班固,日加笞辱。班固死在狱中,年六十一岁。此时所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汉和帝命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所存资料,续写班固遗作,然尚未完毕,班昭便卒。同郡的马续是班昭的门生,博览古今,汉和帝召其补成七表及天文志。

此外,班固也是东汉时期最著名的辞赋家之一,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史学家章学诚曾在文史通义中说过:“迁史不可为定法,固因迁之体,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祧之宗焉。”两书各有所长,同为中华史学名著,为治文史者必读之史籍。

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可见,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