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021  |  更新时间:2016-07-15 16:47:55  |  分类:

儿童教育

书经又称尚书、书,是一部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包括了夏、商、周三代。它的内容可分为典、训、诰、誓、命等部分。尚书是孔子收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文献后分门别类,从所得的三千多篇中,删削选择了一百二十篇,然后成书的。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郡的伏生。伏生本来是秦代的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召他入朝。那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学尚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来。伏生所藏的本子是用“古文”写的,还是用秦篆写的,不得而知;但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抄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的今尚书或今文尚书。

汉武帝提倡儒学,立五经博士;到宣帝时每经又都分家立官,共立了十四博士,每一博士各有弟子若干人。每家有所谓“师法”或“家法”,从学者必须严守。这时候经学已成为谋求利禄的途径,治经学的自然也就多起来了。尚书也立下欧阳(和伯)、大小夏侯(夏侯胜、夏侯建)三博士,都是伏生一派分出来的。当时去伏生已久,传经的儒者为使人尊信的缘故,竟有硬说尚书是完整无缺的。他们说,二十九篇是取法天象的,一座北斗星加上二十八宿,不正是二十九吗!这二十九篇,东汉经学大师马融、郑玄都给作过注;可是那些注现在差不多亡失殆尽了。

到汉景帝时,鲁恭王为了扩展自己的宫殿,去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到“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这些经传都是用“古文”写的;所谓“古文”,其实只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那时恭王肃然起敬,不敢再拆房子,并且将这些书都交还孔子的后人孔安国。安国加以整理,发现其中的书比通行本多出了十六篇;这被称为古文尚书。

东晋元帝时,梅颐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南宋吴棫以后,对其中真伪颇有疑议。明代梅鷟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书经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自汉以来,书经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就文学而言,书经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流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书经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到书经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书经。

书经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三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秦誓篇写秦穆公打了败仗后,检讨自己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时说:“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话语中流露出诚恳真切的态度。

此外,尧典、皋陶谟等篇中,还带有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因此,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古奥难读,而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取得一定的借鉴。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代蔡沈的书集传,清代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等。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