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最经典的侦探故事 > 第二章 包公借尸平奇案
第二章 包公借尸平奇案
作者:盛文林   |  字数:5593  |  更新时间:2016-07-14 09:45:47  |  分类:

儿童教育

包公借尸平奇案

作者:启暻

北宋仁宗皇帝的右丞相王春华,有个女儿取名叫桂英。

王丞相与同乡好友林佑安同窗读书,同科进士,亲如兄弟。

林佑安生了个儿子,比桂英大一个月,名叫林孝童。

王、林两家早在孝童、桂英还在吃奶的时候,就替他俩订下这门亲事。

王丞相把天子赐给桂英的一对玉珮,一分为二,一只留在桂英身边,另一只送给林孝童珍藏。林佑安也将祖传珍宝龙凤宝钗一对,拆为两半,将凤钗送给桂荚,龙钗留给孝童,作为信物。

王、林两家来往甚密,都把孝童和桂英视为心肝宝贝,百般疼爱。两个孩子也日日相伴,形影不离。

谁知时隔不久,林佑安被调离京城,到濮阳县主事。从此,王、林两家便天各一方。

18年之后,孝童的父母双亡,只剩他孤儿独身。林孝童根据母亲生前的嘱咐,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便带着王桂英送的信物,打点行囊,星夜动身,直奔京都,去岳父王丞相家投亲。

林孝童一路历尽艰辛,终于到了丞相府,却又遇上了怪事:今天上午,已有一个叫林孝童的来相府投亲,怎么又来第二个林孝童?一天之内来了两个林孝童,岂非怪事!

显然,先来的那个林孝童,定是冒名顶替的。但他凭一张如簧之舌,颠倒黑白,使王丞相把真的林孝童当做坏人轰出城外。

林孝童心里明白,这个冒名投亲的家伙,定是那青牛山鹰愁涧的强盗皮赞。这个强盗曾半路上夺走了林孝童身上的龙钗,并逼问出另一半凤钗的主人是谁。眼下,他一定是骗取了王丞相的信任。如今,怎样才能使王丞相明白真相呢?皮赞纵然凶悍,在此汴梁城内,岂能容他为非作歹!林孝童想来想去,决定在黄昏时分,再去相府外察看动静,见机行事。

林孝童在相府近旁的老槐树下等了多时,终于看见一个丫环从紧闭的朱漆大门里出来。孝童认定她是相府中的人,就赶忙上前对那丫环说:“姐姐想必是相府中的人吧?小人听说今天有个门婿投亲,这事非常蹊跷,我知道内情,想告知丞相,以免陷入奸人的圈套。”

丫环对林孝童上下打量了一番,问:“你是什么人?怎么知道相府中有人投亲的事?”

“实不相瞒,我就是林孝童,有玉珮信物为证。”孝童从怀中取出玉珮让丫环看,同时又把自己的遭遇详细说了一遍。

丫环看了玉珮,听了一番细说,感到非常惊讶。原来这个丫环,名叫梅香,恰是桂英小姐的贴身侍女。她知道小姐与林公子自幼订亲的事,但因十余年不见,丞相已认不出孝童了,想不到林公子遭此劫难,被强盗皮赞钻了空子,感到非常气愤,想马上去禀报丞相,叫那坏蛋皮赞难逃法网。可是,她再一想:丞相怎会相信我一个侍婢的话呢?

梅香是个伸张正义的人,生来聪明乖巧,平时对小姐又是体贴入微。她灵机一动,说:“索性将玉珮先送给小姐过目,然后在今夜三更,到花园里来与小姐会面。”梅香沉思片刻,又说,“听说皮赞来投亲时,也有凤钗信物在手。现在光凭你手中的玉珮,怕也难以信服,若将公子的手迹一并带去,岂不更好吗?”

林孝童一想,这个办法真好,可是身边没有纸笔怎么办?他就撕下半块青衫,咬破中指,用鲜血写了“蒙婢相约,三更会晤”,又在下角写了自己的名字。

梅香藏了血书,急忙回府而去。

当梅香来到小姐的房前时,她摸摸公子的两件东西,奇怪玉珮还在怀中,而那块血书却找不到了。她吓出了一身冷汗,会不会是刚才在花园里跌跤的时候掉了呢?她赶快回原路去寻找,忽然抬头,看见在老梧桐树下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那方血书在看,吓得梅香慌了手脚。原来那人正是皮赞。

皮赞想,白天见林孝童来投亲,幸亏用花言巧语骗过了丞相,把孝童赶出了城外。林孝童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如果告到开封府,事情败露,我性命难保。皮赞越想越怕,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所以他趁黄昏时分,想从花园翻墙逃走后,再寻去处,不料在此拾到了林孝童写的血书,知道他将在三更,要在花园里与小姐会面。恰在这时,又遇上了梅香。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梅香一定是牵线人,我何不先下手为强,杀人灭口?他拔出一把牛耳尖刀,对准梅香的咽喉刺去。梅香还未来得及报告小姐,就倒在血泊中了。皮赞脱下血衣,包住尖刀,一并投进一旁的井里,然后在树后隐藏起来,察看动静,以便见机行事。

再说林孝童好容易熬到三更,只见园门洞开,却不见梅香,就向老梧桐树走去。不料,在黑暗中,他被梅香的尸体绊倒,弄得满身是血。孝童还未弄清是怎么回事,忽见一个人从树后蹿出,大叫:“有人杀人啦!”边喊边向府内跑去。值夜的家丁丁勇闻讯赶来,把林孝童当场捉住绑了起来。

这时,皮赞早已赶去向丞相报告:“岳父大人,今日冒名来府投亲的那畜生,怕是被大人轰出城外,心怀不满,今夜又潜入花园逼奸丫环梅香没有成功,就把梅香杀了,弄得满身是血,幸亏被我遇上,立即喊人才把他抓住。”

王丞相气得胡子直吹,当即写了一张便条,命家丁把林孝童押往官府问罪。

开封府高大尹接到相府送来的这宗案子,不敢怠慢,立即擂鼓升堂。

这位大尹姓高名云,是本朝监察御史,按理权比包公还要大。因为包公外出放粮去了,所以这里的公务就由高御史代理。

起先,林孝童只喊:“小人冤枉,求大人明镜高悬,给小人申冤。”后来,被大刑侍候,打得血肉模糊,只得屈打成招了。林孝童就此被押入死牢。

不几日,刑部批文已到,定三日后将孝童斩首。

这天,林孝童被五花大绑,押上了法场。高大尹骑着高头大马,去法场亲自监斩。

刚到路口,忽听前面锣声震耳,一乘官轿迎面而来。原来是包公放粮回来了。

包公在轿内一见街头情景,不禁暗自吃惊:我出门不多几日,怎么这里杀起人来了?包公急忙下轿向高大尹询问这起凶杀案。

高大尹不乐意地说:“此犯逼奸杀人,当场拿获,一身血迹,还有王丞相的亲笔手示,人证物证俱在,罪责难逃。”

包公又问:“大人可曾用刑?”

“此等凶悍之辈,不动大刑岂能自招?”

“凶犯用的是什么凶器?”

“大概是利刃吧。”

“利刃在哪里?”

包公紧紧追问,高大尹暗自惊慌,忙说:“难道我堂堂监察御史还能断错?待本官监斩完毕,再回府详告。”

“这可不行!”包公说,“人命关天,务须查实后再杀,哪有杀了再查之理!”

高大尹不禁恼羞成怒:“你休与本官为难,此案早经刑部批示,若你误了大事,高某我吃罪不起。难道你竟敢藐视国法政令不成,当心我奏你一本。想必你包拯还不知道我高某的厉害!”

包公想:此案证据不足,又是大刑逼供,不能马虎。他就对高大尹说:“此案交我包某重审,一切责任由我承担就是了。”说完,包公当即下令将人犯押回府内,气得高大尹脸色发青,只好扬鞭而去。

包公断案一向认真负责,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上司,敢担风险,不放走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包公回衙后,立即亲审林孝童,摸清案情。

再说,自从包公半路上救了林孝童之后,那皮赞一直坐立不安,心神不宁。那王丞相也思前想后,不知包拯在搞什么名堂。

一天,已近黄昏,包公突然去丞相府拜见王丞相。他们寒暄之后,包公就问丞相:“听说令媛许婚都有饰物为证,请问那投亲之人可曾献还玉珮?”

“听小婿说,他远途而来,怕路上不安全,已将宝物玉珮寄存在他的亲戚家了。”

“可知他的亲戚是哪一家,家住何方?”

王丞相叹了口气说:“唉,连日府内多事,我还未曾问个明白。”

包公笑着说:“大人不必问了,等一会我就可把此物奉还大人。”

王丞相暗暗称奇。他命家人去把林公子(皮赞)叫来。可是家人来报:公子不在书房,找遍府院,不见他的影踪。

不一会儿,家人来报:“开封府捕快衙役已将相府围得水泄不通,不知什么原因。”

王丞相大吃一惊,忙问包公:“这是什么意思?”包公笑着说:“下官只知缉拿凶犯,不认府第,此贼一日不除,下官一刻不回,天子脚下,岂容狂悍之辈胡作非为!”包公接着说:“请大人放心,我自有安排,即使那贼有通天法力,也难逃天罗地网,只有一事请求帮忙,我想在此设个临时公堂,当众断了林孝童命案。”

包公征得丞相同意,当即摆下公案,开始升堂。当时天色已黑,包公命人举起火把,三步一哨,五步一卡,把守得严严实实。府内除桂英母女之外,其他丫环仆役等人都站在院中旁听。

此时,包公喝令:“带犯人!”

瞬间,一个犯人押上堂来,跪倒在地。包公喝道:“好一个大胆的强盗,你叫什么名字,你快把在濮阳境内树林之中劫盗一事从实招来!”

原来那人叫李候,靠掠劫度日,10天前,林孝童正赶路赴京城投亲,路过一个树林时,被他撞见,就起谋财害命之心,正要动手杀林孝童的时候,忽然飞来一颗弹子,击中他的手腕,这才丢下林孝童,直奔那飞弹的人,那人和林孝童年龄差不多。那强盗眼看打不过飞弹人,只好怏怏而去。但他心里不服,就在不远处隐身下来,想看看有否机会再次下手。这时,只听两人在互问姓名,一个说叫林孝童,另一个自称皮赞。林孝童为了报答皮赞的救命之恩,就将自幼订亲,有龙钗、玉珮为证,以及赴京城投亲等事都一一说了。随后,只见林孝童和皮赞指天拜地结为兄弟。皮赞答应,一路上愿保护林孝童去京城。强盗李候听了他们的谈话,知道这金钗是件祖传之物,是无价之宝,心想,要是能把此物劫来,一生享受不尽了。因此就一路尾随紧跟,想趁机行劫。来到青牛山的时候,皮赞走在前面,林孝童跟在后面,在攀登悬崖时,皮赞先将林孝童的包裹接在手里,然后用手去拉林孝童上山。此时,只听得皮赞大声叫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去你的吧!”随后用手一推,把林孝童推下万丈深渊。李候见此情景,吓得仓惶而逃。

李候讲到这里时,王丞相已急得大汗淋漓。

包公让李候画了押,跪在一旁。包公又对着众人说:“林孝童大难不死,幸亏遇上有德有义之人,也让他与从人见见。”

包公又吩咐衙役,把那人请上堂来,要他为大家说说他所经历的事。

原来林孝童被皮赞推下山之后,只听“嚓”一声,被一棵大树挂住了衣衫,林孝童睁眼看时,上临悬崖峭壁,下有万丈深渊,连喊救命。顷刻间,林孝童听得头上有人呼应,抬头一看,只见一条绳索慢慢放下,林孝童双手紧紧握住,让山上的人将他提到山上。他站稳定神一看,原来这位救命恩人是位樵夫。

那樵夫救下林孝童,把他扶下山,带到家中住了一夜。第二天,他一面卖柴,一面护送林孝童去京城投亲,直到京城附近,樵夫才与林孝童依依惜别。

包公从林孝童那儿得到线索,随即派人去查找这位救命恩人。现在被请在堂上作证的,正是那位有德有义的樵夫。

樵夫把搭救林孝童的事详细说了一遍。包公马上问:“那个把林孝童推下深渊的人长得什么样子,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山中行人极少,偶然碰到,相貌时时印在心中,要忘还忘不掉呢!”

随后,只见差役把一个人提上堂来。包公问樵夫:“你可见过此人?”

樵夫俯身端详了一番,惊讶地说:“他怎么也在这里?此人正是推林孝童落崖的强盗。我亲眼看见他提着包裹从我身旁走过的。当时我只当他与孝童是兄弟俩。”

包公又问李候:“可见过此人?”

李候不敢怠慢,仔细一看,便嚷:“他就是皮赞!不错,是他从我刀下救出林孝童的。”

是的,此人就是谋害林孝童的皮赞。李候和樵夫都是证人。那么皮赞什么时候被包公抓获的呢?

原来,皮赞听到包公来府,早就吓得丧魂落魄,正在东藏西躲时,被衙役赶到院中。刚才他听了李候、樵夫所讲的情况,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还妄想抽身逃之夭夭,不防早有人把他监视起来了,一把将他抓住,提上堂来。此时,堂下众人无不面面相觑,心里在问:“那不是相爷的爱婿吗?

包公一拍惊堂木,厉声说:“皮赞,你先丧尽天良推人落谷,后又冒名来相府投亲,图谋诈骗,如今罪证俱在,你可服罪?”皮赞只是低头不语,浑身发抖。接着包公又说:“现在,你快把杀害梅香之事从实招来!”

皮赞想,杀死梅香的事,是我一个人做的,你也未必找到证据,我不说,谁也对我没有办法。想到这里,皮赞开始争辩:“小人诈骗是实,我认罪。至于丫环梅香之死,确实与我无关,是我亲眼看见林孝童下的毒手,凶犯身上满是血迹,无法抵赖。”

包公早就料定,不在真凭实据面前,皮赞是决不会认罪的。包公胸有成竹,立即命差役将梅香的尸棺抬入堂下。他要验尸对证。

验尸官对梅香尸体的里里外外查了个仔细,又从尸体怀中摸出一块白玉交给包公。包公转身将白玉交给丞相:“大人请看,此玉玲珑剔透,可是天子所赐的玉珮?”

王丞相一看,果然不假,确是他送给林孝童的一方玉珮。丞相对包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包公并不是神机妙算,而是他在林孝童那里问明了案情的来龙去脉后,又设法各方查证。包公早已派人开棺验尸,发现梅香怀中有一块玉珮是林孝童托她去交给小姐的。包公故意不拿出来,让它留在梅香尸体怀中,以便当堂对质,接着又当众验了死者咽喉部刀伤的大小,并当众展示了从相府花园槐树下井中取出的一包血衣和一把尖刀。死者伤口与尖刀宽度相吻,无疑,这把尖刀便是杀人凶器。之后侍卫在衣包中取出青衫血书一块递给包公,上面用血写着“蒙婢相救,三更会晤。林孝童”几个字。包公将写着血书的半幅青衫,与林孝童原来穿的衣衫一对,撕痕丝毫不差。包公当即说道:“皮赞所说林孝童私闯花园逼奸梅香,完全是诬陷,有青布血书为证,林孝童是应梅香之约去花园的。”

包公又提着那件血迹斑斑的衣袍,问王丞相:“大人请看,第一个来投亲的人穿的是不是这件衣服?”

王丞相一看,大吃一惊:皮赞来投亲时穿的正是这件衣袍。他心里已经明白:原来杀死梅香的也是这个无耻的歹徒皮赞!

包公厉声问皮赞:“皮赞,你说凶犯身上必有血迹,那么你的衣衫上为何血迹斑斑?还不快快从实招来!”

皮赞在人证物证面前,瞠目结舌。他想,包公掌握了全部罪证,已无法抵赖,于是只好把他的所作所为一一从实说了。

皮赞画押后,和李候一起让衙役带回府中,打入监狱牢房,听候发落。

王丞相终于明白了真相,原来府内连日怪事,都是皮赞引起。现在林孝童冤案得到昭雪,王丞相十分感激包拯的神断,连连拱手拜谢,接着问包拯:“我那含冤受屈的林孝童现在在哪里?”包公笑着说:“大人请看!”

原来,此时早已有人陪同林孝童上堂来了。

王丞相拉住孝童的手,心中惭愧自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包公明断奇案,被世人传为佳话。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