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别让敏感害了你 > 第三章 敏感,能让一个人沦为情绪的奴隶(一)
第三章 敏感,能让一个人沦为情绪的奴隶(一)
作者:黄志坚   |  字数:4057  |  更新时间:2016-07-08 18:37:58  |  分类:

职场励志

高度敏感,心理学上的“神经质”

2011年8月31日,李阳的外籍太太在微博上传多张遭“家暴”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9月10日,李阳在微博上正式回应家暴事件并做出道歉。以李阳为代表的名人家庭暴力事件一经曝光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疯狂英语创始人的李阳一直是创业成功的杰出代表。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个年轻有为、有影响力的人居然会有这样的新闻,真是骇人听闻。而专业人士则将这种行为称之为“神经质”。

当然,李阳家暴事件是属于非常严重的很少出现的个案。然而,在生活中,神经质的人并不少见,而导致出现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是“敏感”。

神经质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的神经质症症状。

在职场中,与神经质型的同事相处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行为怪异,喜欢表现自己,惹人注目,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并且有非常好的艺术表现才能,爱哭爱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的人管他们叫“伟大的模仿者”。他们经常对身体吸引力很看重,表现做作的行为,严重的时候装腔作势,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具有极强的暗示性与幻想性,看重自己心中既定的公式,强迫自己执行,并且带有很强的暗示性。这类人喜欢幻想,往往把想象当做现实,当缺少足够的现实刺激时,就往往利用幻想来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同时,他们情绪变化大而且狭隘,感情十分敏锐,情感极其丰富,热情有余却稳定不足;情绪炽热却不深,所以他们的情感变化无常,经常激情失衡。对于很小的刺激,就会有情绪激动的反应。他们嫉妒心强烈,甚至把父母、兄弟都看成敌人。

引起神经质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性格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神经质”常常产生于一些性格内向、心胸不够宽广的人身上,他们天生就敏感、多疑、脆弱,一点小刺激就会接受不了,引起比常人更强的反应,容易激动,紧张焦虑,怕受伤害,求胜的欲望特别强。另外,神经质倾向的神经类型还有不灵活的特点,比较固执,喜欢钻牛角尖。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神经质倾向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家长对子女动不动就责骂,不讲民主,容易使子女时刻担惊受怕,久而久之,形成爱紧张、担心和焦虑的个性特点。同时,在这种父母比较武断的家庭中,子女在斥责中总会觉得自己处处不行,自卑感主导了他们的思维。

第二,后天的境遇。

即使有良好的境遇,养育条件也很适当,他们总是爱凭借“想当然”去看待周围一切的事物,结果到最后心里总有难解的一团乱麻;也有一些人因为追求成功的愿望太迫切,导致他们对人和事太过于敏感,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里,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使他们不堪负累。导致他们越来越敏感,到最后形成一种心理疾病。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过于敏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特质,如不加以克服,不仅会影响工作、学习,还会影响身心健康,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要克服“神经质”,就要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妄加推测别人的评价。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平常的心态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与事;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认为别人总在时时刻刻地注意你,不要认为别人要和你作对,不要小题大做,别把自己幻想出来的感觉当成现实,别一直给自己心理压力,保持平常心。

第二,学会与人为善。俗话说“人前留一线,日后好想见”,凡事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就不要对别人太过挑剔,学会包容别人的不好,那样你才会受人欢迎,才会开心。与这样的你在一起,周围的人也感到轻松自在。

第三,期望值要适度。在做每一件事前,要把各种不利因素充分考虑进去,不要把目标、期望值定得过高,要把大目标一点一点地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落实到位。记得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把期望值定得过高,达不到的时候更多的是失落和不相信自己,所以要懂得量力而行。

第四,心胸要宽广。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乐观、大度一些。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具有宽宏大量的风度和修养,一个小肚鸡肠、吹毛求疵、对任何事情都过于敏感的和过分计较的人,不仅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还会每天将自己陷在琐碎的小事之中疲惫不堪,试问,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精力再去干一番事业呢?

敏感是焦虑与恐惧的罪魁祸首

李卿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每次李洋和他出去,总是会弄得很紧张。如果稍微走开一下,他都会很生气,好像要抛弃他一样,最后,两个人总是不欢而散,同时让李洋也很无语。有一次,两个人在街上逛街,李卿拉着李洋进了一家服装店,他要进试衣间试衣服,就让李洋站在门外,一直跟他说话,要是有一句话没有接上来,他就会生气,好不容易等到他试好出来,问他怎么样,他却由于服务员在身边不自在而悻悻离去。李洋很不理解他,因为在试这件衣服之前,知道他很喜欢这件衣服。后来,通过他的朋友,李洋才知道他患有焦虑和恐惧症,害怕一个人在试衣间里,害怕陌生人在他身边,到那一刻,李洋才明白,原来事情竟然是这样的。所以,后来只要跟他一起出去,李洋尽量不让他单独待在一边。

李卿的事情像极了爱情魔发师里女主角小贝的遭遇。由于小贝的妈妈在小贝很小的时候,忍受不了贫穷的日子而把小贝关在阁楼里,并剪掉自己的头发后,离家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从那以后,只要小贝被关在密闭空间里就会害怕,因为她总能在密闭的空间里看到黑色的东西乱跑。

心理分析学家穆萨纳巴提的建议是:不要向极度焦虑的人证明危险不存在。“承认他说的并非无稽之谈。告诉他,他当然有可能被撞得粉身碎骨;他的孩子有可能成为罪犯;爱上一个人之后,他有可能会因未来的分别而痛苦……他说的也许都没错,但是这些并不一定会真正发生。而享受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接受风险,也就是接受‘存在的悲剧性’。同时,不要煞费苦心地让焦虑的人安心,而要努力让他笑。一点儿幽默和嘲讽都能够有效地击退威胁。”

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总是努力地满足自己物质上的要求,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导致带有时代特色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而造成这些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敏感。“敏感”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能引发我们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而焦虑与恐惧的罪魁祸首就是敏感。

很多人总是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担心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自己,观察自己的每个小动作。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自己的权利。

此外,还有人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都会感到极度焦虑,甚至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焦虑症和恐惧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红脸、口吃结巴、轻微颤抖。有时,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严重的结果是,会进入惊恐状态。

在爱呀幸福男女采访袁咏仪的时候,袁咏仪自曝在生完小孩之后,半年的时间里,她看任何东西都不顺眼,总是待在自己的空间里,把所有的人都当成局外人,更严重的是差点就导致自己的婚姻破裂。其实,袁咏仪没那么恐怖,一旦自己的心理出现了症状,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据调查发现,近年来二三线城市的人似乎也越来越焦虑和恐惧了,也许是因为微信、电商在一步一步地缩短小城市和一线城市之间的距离,人们也非常近距离地接触到一线城市人群的感受,比如愁堵车、出国旅游的、买iPhone6的,想把孩子送到一线城市出现的婴儿游泳馆,早教中心、国际学校、贵族学校,越来越觉得自己的钱不够花……而这些焦虑和恐惧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

被称为“精神分析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有一个著名观点:安全和自由不可兼得。过去的时代是安全、但不自由的时代——可选择的东西太少,人们心安理得;而现在的时代是自由、但不安全的时代。把这个理论放到目前的“重症时代”来看,似乎更有意味。

“走出来”的第一步,就是先“走进去”。也就是说,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恐惧,并且承认因此而感到痛苦。聆听自己的感受,才能从中脱身。努力对自己诚实,因为正如心理学家米歇尔勒儒尤强调的:“影响情绪的不可控因素有很多,看清自我,关键在于弄清楚那些因素是什么。”

“对于危险的过度焦虑和恐惧源于对现实的独特视角。”多看些资料以加深认识。这样能帮自己做出有益的让步。然后告诉自己,将自己等同于受害者并不能使人轻松。努力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

如果我们努力地去寻找,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愿望达成的能力,谁也不例外。不管现在的你认为自己多懦弱、处境多绝望,只要你有决心,肯坚持,就一定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过分敏感的人,都是“偏执狂”

在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安迪格鲁夫抛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论调后,偏执狂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高大上”的称谓,因为那些能将产品做到极致和趋近完美的人,似乎多少都有些偏执的特质。尤其是乔布斯的功成名就之后,一度被认为“偏执狂改变世界”。可是很多人忘了“偏执狂”本是一种久难治愈的精神疾病。

偏执狂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病,以逐渐发展的按逻辑构筑的系统化妄想为特征。最常见的是夸大、被害或有关躯体异常的妄想,不伴有幻觉或分裂症状的思维紊乱。

刘畅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子,成绩优异,在学校期间一直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在班级竞选班长的时候,很自信地参加竞选,但是班级里只有三个人投他的票,他很气愤,认为是班级里的同学嫉妒他的才能,所以联合起来不选他。上课时他爱顶撞老师,觉得老师的想法明明是错误的,可是老师反而说他的是错的,心里很不服气,对很多事情都只认自己的理,爱钻牛角尖。我行我素,认为自己比别人有能力和智慧,不愿意管别人的喜、怒、哀、乐,不愿意与人分享,朋友少,关系差,而且很容易将平常的事情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很容易嫉妒和猜疑。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