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军史乡土 >台海秘闻 > 第六章 粟裕领命,五十万雄兵攻台龟居一岛,蒋某欲逃菲律宾
第六章 粟裕领命,五十万雄兵攻台龟居一岛,蒋某欲逃菲律宾
作者:赵俊涛   |  字数:10910  |  更新时间:2015-07-24 15:37:08  |  分类:

军史乡土

1949年下半年,东南沿海各大城市先后获得解放,三野的精锐部队开始投入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中。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和三野还在积极筹划台湾战役,并着手进行各方面准备。

三野副司令粟裕

1949年5月下旬,上海战役刚刚结束,中央军委即开始筹划台湾战役,责成三野副司令员粟裕抽调部队进行攻台准备。当时,华东许多地区尚未解放,战事频仍,已占地区又需派兵剿匪守卫,因而难以调集更多兵力专门作攻台训练,仅抽出宋时轮麾下的九兵团进行有关攻台的准备工作。九兵团是三野的主力部队,辖有4个军,当时该兵团正担任上海地区的警备任务。

1949年秋季,三野初步制定了台湾战役计划,准备使用8个军的兵力渡海攻台,其中九兵团4个军担任第一梯队。为了争取早日发起台湾战役,三野要求七、十兵团加紧攻取舟山、金门的各项准备,并把舟山、金门登陆作战作为台湾战役的实践演习。

在扫清台湾外围屏障的浙东和福建沿海作战中,七、十兵团虽然先后攻克了厦门、金塘等岛,但却在金门、登步登陆作战时遭受挫折,损失不小。两次登陆作战的失利,使中央军委和三野领导更加认识到渡海作战的艰巨性,对台湾战役的筹划也更为谨慎细致。多年后,叶飞在其回忆录中除了总结攻金失利原因外,还谈及该战对其后渡海登陆作战的影响:

“我们接受经验教训不能仅限于此,不能仅从微观上接受教训,还应该从宏观上体会这次教训的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没有制海权、制空权,要实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是非常困难的。五十年代初,在我海、空军还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要仅仅靠木帆船横跨台湾海峡,解放台湾,现在来看,恐怕是会吃比攻金失利更大的苦头的。金门失利之后,接受了教训,头脑清醒起来。”

1949年底,三野获悉台湾有可能招募外国雇佣军作战之后,迅速报告中央军委:目前台湾兵力约7个军,估计其战斗部队约13万人,如加上雇佣军,则台湾兵力应以20万人计算。三野部队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任务外,主力12个军应全部参加攻台。对此意见,中央军委表示同意。

在制定台湾战役的过程中,三野充分考虑同外军作战的可能性。因为美国这时已公开表现出和台湾国民党当局拉开距离的政策,所以一般估计攻台时美军不会介入。粟裕曾分析说:“直接参战在政策上、军事上都是对美帝不利的,所以美帝只能间接参战,如动员日本的‘志愿兵’去帮助蒋匪。”三野认为,在渡海攻台时,国民党军和日本“志愿军”将是主要作战对象。三野部队对于战胜这些敌人很有信心。

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中央军委认为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台湾战役的准备,以便早日渡海攻台,解放全中国。1950年1月,三野召开师以上政工会议,要求部队的各种工作以台湾作战为中心。此后不久,新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同粟裕会商了攻台的准备工作,设想投入50万兵力渡海攻台。

海军和三野的会商意见获中央军委同意。当时,国民党军海陆空军总兵力尚有50余万人。其中据守舟山、金门、海南的20余万兵力随时可以撤回台湾,再加上少量日本“志愿军”协助守岛,其战斗力仍不应过分轻视。三野以其主力12个军和后勤部队共50万人攻台,在兵力上和台湾守军不相上下,而解放军战斗力又远高于国民党军,取得渡海作战的胜利是有把握的。为了预防在攻台时发生不测事件,中央军委特调四野十三兵团4个军集结于河南,担任全军的战略预备队。另从一野抽出十九兵团,作为可随时调动的机动力量。在筹划台湾战役的过程中,制约战役早日发起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渡海船只,此外海空军的掩护问题也有待解决。

粟裕在上海检阅部队

现代条件下的渡海登陆作战,所需船只的数量是惊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进行的冲绳登陆战,登陆部队只有18万人,却投入了近千艘舰船。盟军在诺曼底进行的登陆战,有100万人登陆,使用舰船总数达5000艘,80%为运输船和登陆舰艇。解放军要运送50万部队渡海,连同各种作战物资,所需船只同样不在少数。据中央军委当时的估计,渡海攻台至少需几十万吨的船只。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筹集如此众多的船只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台湾海峡峡宽浪大,小型帆船难以航行,须用轮船或较大的机帆船。而中国当时海运落后、沿海轮船很少,国民党军撤退时又大肆掠夺和破坏,能用于渡海作战的船只廖廖无几。沿海地区解放后,解放军海军接收征集到可用的商船、渔船仅有169艘,总吨位648万吨。鉴于当时大陆沿海造船工业能力有限,中央军委决定集中财力物力筹集修造船只,除了修复旧船外,大量赶造投资少、工期短并有一定抗风浪能力的机帆船。沿海各船厂冒着国民党军的轰炸,加紧进行此项工作。此外,中共中央还利用英国已承认新中国,想建立关系的有利时机,派员到香港购买旧船48艘,总吨位254万吨,并同英商继续洽商购买。

在征集修造民船的同时,解放军海军登陆舰船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到1950年4月,华东海军登陆舰船吨位已达2万吨,拥有大型登陆舰8艘。

当时国民党的海空军虽遭一定打击,但还保持着基本完整的兵力,而横渡台湾海峡的时间较长,大约需一天一夜,无法像攻打沿海小岛那样依靠夜幕掩护船队。庞大的渡海船队如果没有海空军的掩护,必然会遭到国民党海空军的全力拦截攻击。不仅要付出惨重的损失,而且能否顺利攻占台湾也难以预料。因此,中共中央对海空军的建设极为重视,认为这是保证攻台胜利的最重要条件。

解放军海军建设始于1949年4月,最先成立的华东海军因连续遭到国民党空军的轰炸,不少舰船被炸沉。同年12月,中央军委考虑到今后台湾战役的需要,决定立即建立海军司令部,任命四野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肖劲光为海军司令员。1950年1月中旬,刚刚到任的肖劲光马上视察了疏散到武汉一带的华东海军,并找原国民党海军一些高级军官了解台湾海军的实力,同时加速督建水面作战部队。

解放军解放大陆期间,国民党海军舰艇有的起义、投诚,有的被解放军俘获,据统计共有183艘,43万吨。这些舰艇大都破烂不堪,型号繁杂。解放军在抓紧抢修舰只的同时,依靠旧海军人员作为技术骨干,并向舰上加派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人员和战斗骨干,从而很快使华东海军成为一支可以投入战斗的力量。

1950年4月23日,正值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华东军区在南京长江草鞋峡江面举行了舰艇命名典礼。预定担负指挥渡海作战的主要指挥员粟裕、叶飞、宋时轮、王建安、刘道生亲莅现场,目睹了华东海军的阵容。当时获得命名的各种舰船总共134艘,总吨位43万吨。战斗舰艇51艘,其中包括护卫舰、炮舰和巡逻艇。在命名典礼上,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授予各舰艇以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命名状、军旗、舰长旗、舰首旗等,并领导全体舰员庄严宣誓:“……我们要随时准备作战,只要进军号令一响,便勇往直前,配合陆、空军,解放东南沿海岛屿,解放台湾,彻底消灭残敌,解放全中国,保卫祖国的海防,有效地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

由于国民党海军在总吨位上仍有优势,并有少数大型军舰,为了与之相匹敌。中共中央还积极争取购置一些新舰和大舰。1950年2月,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周恩来两次同苏签订海军订货协议,将苏联对华3亿美元贷款中的15亿美元用于购买海军装备。同年4月,周恩来致电苏联国防部长布尔加宁,要求苏联方面“将中国人民海军所需的这些订货,在我们所要求的时间内(一九五年夏天,至迟一九五一年春天前)取得之”。解放军海军还向英国商人订购了2艘巡洋舰、5艘护航驱逐舰、4艘扫雷舰。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这批军舰未能加入解放军海军的行列。

与此同时,空军建设也在加紧进行中。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空军虽无出色表现,但也给解放军带来很大威胁。毛泽东城南庄住所亦曾遭其B25飞机轰炸。领导筹划攻台的粟裕更对国民党空军的耀武扬威有亲身感受。早在内战尚未全面爆发的1946年3月,粟裕飞往徐州向周恩来汇报工作。返回时,在徐州的国民党军队负责人到机场送行。当时,一批美制F51飞机正在机场起飞、降落,啸声刺耳,有意要弄威风。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的副参谋长站在一旁,趾高气扬地笑指天空说:“现代的空军,威力真是伟大啊!”粟裕也冷冷地笑着说:“可惜它有个缺点,目前还不能下到地面上来抓俘虏。”虽然国民党空军未能阻止中共解放大陆,但在渡海战斗中,它的存在仍不容忽视。

早在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就派刘亚楼、王弼、吕黎平等人去莫斯科,商谈购买飞机和装备、请苏联专家来华帮助创办航校的具体事宜,最后达成协议。苏联卖给中国各型飞机434架,帮助中国创办6所航校。据当时解放军估计,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以后,国民党空军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受创,尚有F51战斗机150200架、B24轰炸机40~50架。解放军向苏联订购的战斗机是拉9,与台湾的F51相比,拉9的上升性能、转弯半径、头炮威力都较强,但俯冲性能、载弹量、大炮射速、最大航程则不及F51,两者在总体性能上势均力敌。

为了尽早拥有一支能掩护大军渡海的空中力量,解放军空军急需大批飞机员。按常规,一名飞行学员从进入航校到毕业需二三年时间。1949年11月,中央军委要求航校开训后6个月内训练出2个歼击机团和1个轰炸机团的空地勤人员。解放军空军提出“一切为了办好航校”的口号,打破常规,对飞行员实施速成式训练。

解放军空军初建时,始终以攻打台湾为主要任务

解放军空军初建时,始终以攻打台湾为主要任务。1950年3月10日,朱德总司令在空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建设空军,要达到和完成怎样的任务呢?首先,要配合完成解放台湾、海南岛以及消灭残匪的任务,做到在一定的领海和领空上初步取得制空权。”同年4月,刘亚楼在空军参谋工作会议上说:“当前的战斗任务,具体地说,就是参加打定海、金门、台湾等,歼灭逃避在这些岛屿上的残敌,解放全中国。”

经过紧张的筹建,解放军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四混成旅于1950年6月19日在南京成立,下辖2个歼击机团,1个轰炸机团和1个强击机团,其中1个团装备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在此之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动员人力,突击抢修了江湾、大场和龙华机场。到1950年底,解放军空军已经有400架作战飞机可以投入使用,能够为渡海攻台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并协助海军掌握台湾海峡的制海权。

除了建设航空兵之外,解放军空军还组建了空降兵部队,计划用于台湾登陆作战。1949年8月,刘亚楼在莫斯科向中央军委提出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建议,他认为,在解放台湾的登陆作战中,伞兵空降可能发挥大的作用。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后,刘亚楼随即与苏联政府商谈,聘请伞兵顾问和教员,并订购了一批降落伞。1950年7月17日,解放军空军陆战第一旅成立,下辖狙击、坦克、追击炮、战防炮等7个营和其他7个技术连队。该旅成立后,即投入紧张的跳伞训练。

就在解放军积极筹划台湾战役的时候,1950年5月,台湾敌情发生了变化。蒋介石鉴于海南岛的教训,决定“集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基地”,遂将舟山守军撤回台湾。解放军原拟在沿海岛屿全歼国民党军的设想未能实现。台湾防御得到海南、舟山兵力的加强后,比原估计的20万人增加1倍,约40万人。敌情变化,使解放军原定以九兵团4个军为第一梯队的准备已不够强大。为此,三野前委作出新的部署,决定除九兵团担任攻台第一梯队外,七兵团也担任第一梯队,其余各军(二十四、二十五军及十兵团各军)分别作为第二梯队。

1950年6月23日,三野根据国民党军在台湾加紧补充和组织部队的情报,进一步向中央军委报告,台湾陆军兵力在我军将来进攻时可达50万人,为了彻底取得战役胜利,我军如能从其他野战军中抽出3至4个军作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则胜利更有把握。至此,解放军三度修改战役计划,参战兵力达16个军以上。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届三中全会。在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任务。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作了关于军事工作的报告,粟裕也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情况,并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出于对粟裕的高度信任,决定仍由粟裕指挥台湾战役。粟裕从南昌起义到长征、抗日战争,直至解放战争,身经数百战,长期战斗在第一线,指挥过许多重大的战役,具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1955年授衔时,战功卓著的粟裕荣居十位大将之首。

按照台湾战役的设想,参战部队将在1950年7月至次年3月进行各军兵种的分练,1951年4月和5月进行三军两栖作战的合练,然后发起大规模的渡海攻台作战,解放台湾,统一全中国。

就在中共积极筹划台湾战役、准备渡海攻台的时候,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也在为防守台湾而调兵谴将。早年将台湾建成“模范省”的想法早巳烟消云散,代之而来的是“去此一步,即无死所”的悲叹。

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自行恢复“总统”职务

蒋介石初到台湾后,还希望美国能伸出援手,庇护国民党度过难关。但从大洋彼岸传来的信息却使他大失所望、心情沮丧。当时美国政府为防止新中国倒向苏联,已表现出一些“不干涉”台湾的姿态。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局势”。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了被称为“美国基本立场”的讲话,承认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是一场真正的革命,蒋介石并不是为军事优势所击败,而是为中国人民所抛弃。他还声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安全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到菲律宾。对台湾只字未提。

为了防守台湾,蒋介石绞尽脑汁,想出各种不择手段的办法,甚至求助于参加过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旧军人。为此,他特派张群赴日本招募从中国被遣返的日军士兵到台湾当“志愿兵”,以报“恩德”。然而这只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当时的日本劫后余生,百业萧条,应募者廖廖无几。

在“代总统”李宗仁赴美以治病为由滞留不归的情况下,蒋介石于1950年3月1日复职,重新打出“中华民国”总统的招牌。蒋介石复职后,重新调整三军人事,加紧布置台湾防御。

为了抵御解放军对台湾的进攻,台湾“国防部”制定了代号为“磐石”的防卫计划。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孙立人受命于危难之时,忙不迭地布置各项防御措施。沿海加建碉堡工事、整编部队、防空演习……一首保卫大台湾的歌曲也应运而生,不时响彻军营、学校、街头。

当时台湾对于中共渡海攻台的准备工作一清二楚。台湾董显光所著蒋总统传中曾有如下记载:

在是年整个春季,尤其是在海南岛沦陷以后,彼等在福建沿海各城市作种种两栖的与空军的进攻准备。彼等所准备的空军,到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年),已有飞机400架。上海的龙华机场一度几为我政府炸毁者,现已借俄人之助,修复至可供使用。长江以南各地约有30个空军基地,包括对日战争时美军所建筑的若干基地,亦已恢复至可供运用之程度。在面对台湾之厦门、福州、汕头及其他港口,大量之登陆艇与种种形式之船舶皆在准备中。

对台湾的进攻,国外分析家也普遍认为将在1950年夏季开始。美国的斯图尔特·施拉姆在其所著的毛泽东一书中,亦持同样观点:

内战还没有结束,在许多偏僻省份,孤立的小块地区对抗尚有待消灭,在西藏还没有建立起控制权,但最主要的是,毛决心打败蒋在台湾的残余势力。为此,邻近省份的部队都作好了准备,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进攻准备在夏季开始。

面对中共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蒋介石不仅加强军事,还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活动,借以消灭中共地下党并铲除异已。对于中共地下党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巨大作用,蒋介石心有余悸。台湾报纸后来感叹:“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败已先分。”一时间,台湾为血雨腥风所笼罩。“匪谍就在你身边”成为蒋介石的一句名言。1992年9月,大陆17家新闻单位的记者首访台湾时,看到街头墙上还残留着“不放松匪谍,不冤枉好人”的标语。

台湾光复后,中共派出一些台湾籍党员回岛,重建地下组织。就连前任台湾“总统”的李登辉,也曾于1946年加入中共,后自动退党。大陆解放后,在台湾的中共地下党加紧进行搜集情报、动员敌军起义、建立武装等工作,准备迎接大军渡海。后来由于台湾省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台湾地下党遭受惨重损失,大批党员在台湾被捕,很多惨遭杀害。

在镇压中共地下党的同时,一批倾向进步的国民党人士亦遭杀害。其中有曾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长官的陈仪、第四兵站总监陈宝全等。另有一大批国军将领在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权势斗争中成为“替罪羊”,或暴尸街头,或身陷囹圄。

1950年的春夏之交,成为台湾国民党当局最为恐慌的日子。随着海南、舟山的败逃,许多人预感到下一个目标将是台湾。不少党国要员对守卫台湾也已丧失信心,争先恐后地逃往海外。40年后,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在一篇文章中,对当时的情形作了追述:

“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年),是国民政府失去整个大陆而龟守台湾一岛,风雨飘摇危疑震撼的时刻,中共政权建立未久而正酝酿渡海攻打台湾,岛内情形更为紊乱,军队是败兵之众,政府是流亡组合,共产思想像挡不住的洪流,大学生在校园内‘扭秧歌’,事业单位在‘护产待变’,撤退来台的人打算再度开溜,中共地下党无所不在,准备起义接收。”

海南、舟山的失守,使国民党刻意吹嘘的“古宁头大捷”和“登步大捷”的效应锐减。连失海南、舟山两岛,还有多少人再相信“共军只能陆战,不能渡海”的说法呢?在许多人看来,台湾步海南、舟山之后尘落入中共之手的危险已近在眼前。著名作家江南在蒋经国传中说:

失去海南、舟山,相当于割断台、澎的手足,毛泽东的下一步,将是渡海攻台。九十英里的台湾海峡,假使荷兰人三百年前,抵抗不了郑成功的海师,国军凭什么能“确保”呢?

从军事上来讲,江南的分析不无道理。当时,国民党陆军只剩30多万人,其中只有从舟山撤回的几个军和孙立人训练的两个军新军还算完整,其余均残破不堪。虽拥有坦克、装甲车约500辆,但油料仅够每辆军车行驶20公里,弹药、粮食、衣物也很缺乏。其空军虽有各型飞机400架,由于缺乏维修的零件,真正能作战的仅有半数。其海军舰艇约为50艘,亦无绝对优势可言。

面对迫在眉睫的危险,台湾国民党当局强打精神,摆出与解放军决一死战的架势。1950年5月27日的中央日报宣称:“在这东南亚大战烽火一天天逼近的今日,我们要加倍警觉共匪声西击东的策略。它一面装腔作势,压迫着越南,而一方面向台湾进行军事冒险,因此我们大声疾呼,台湾是进入战时了。”蒋介石亲自去澎湖商议防御大计。宋美龄也不辞劳累,赴基隆劳军。台湾省党部发出告全省党员同志书,呼吁“齐一步骤,齐一战斗”。国民党中央党部也举行宣誓式,“宣誓效死,确保台湾”。各部队“纷纷歃血联盟,誓死效忠领袖”,随时准备投入反登陆作战。

台湾国民党当局虽然宣称要“确保台湾”,但对于能否守住台岛却毫无信心。暗地里,许多人在考虑各种退路。一些官员曾试探提出到菲律宾建立流亡政府的问题。5月26日,美国代理国务卿向菲律宾政府询问,蒋介石及其军政要员是否可以去“避难”。菲律宾总统季里诺对此持不欢迎态度,外长罗幕洛说,如果蒋介石来菲律宾,他将下令要蒋于24小时内离境。

1950年6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远东情报处对台湾局势作了公开评估:“台湾将在七月十五日以前遭到中共全面攻击。由于国民党军队军纪荡然,民心浮动,中共将于发动攻击数周之内顺利占领台湾。”面对危局,台湾向美国发出呼救,要求美国派遣两个中队的战机进驻台湾,以及从冲绳速运上万吨武器弹药支援台湾。但美国对此反应冷淡。

就在蒋介石寝食难安,忧心忡忡的时候,来自朝鲜半岛三八线上的隆隆炮声,为危殆中的台湾带来了转机。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国民党得以起死回生。

6月25日清晨,正在吃早饭的蒋介石获悉朝鲜战争爆发,但所得情报零星混乱。当天深夜,蒋介石才接到国民党政府驻南朝鲜“大使”邵毓麟发来的首封电报,始对战况有了大致了解。朝鲜战争的爆发,令蒋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已露端倪,且非常有利于台湾。邵毓麟在其报告中有详尽的分析:

“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方……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中韩休戚与共,今后韩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也必有利我方。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能会由鸭绿江而东北而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进展不幸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决不致任令国际共党渡海进攻台湾了。”

当天晚上,蒋介石又收到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发来的求援急电。他随即回电声援,并表示将采取有效步骤予以援助。紧接着,蒋介石又在台北阳明山“总统官邸”召开紧急军政会议。陈诚、王世杰、谷正纲、黄少谷、何应钦、周至柔、孙立人、王叔铭、桂永清、蒋经国等人应召而至,研究局势变化及对策。会议决定: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从六月二十六日零时(即二十五日午夜后)起,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宵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峡和大陆沿岸的海空巡逻,加强各岛及台湾海防的战斗准备,加强台湾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强对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的管制,加强特务活动。

25日清晨,美国驻远东部队总司令兼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也于东京接到了来自南朝鲜的战况报告。他立即同约翰逊、布雷德利等人举行紧急磋商。在获悉人民军势如破竹直指汉城、南朝鲜军全线溃退的消息后,麦克阿瑟等人开会研究到深夜。会上,麦克阿瑟提出所谓“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其内容包括:立即援助南朝鲜,建议由台湾调一个军驰援南朝鲜;认为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卫该岛,并给予蒋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加强菲律宾和印度支那的军事力量;保卫日本的安全。

麦克阿瑟认为:台湾这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可以容纳10到20个航空大队,是不可多得的空军基地。同时,如果取得台湾作为潜水艇基地,不但可以对前方作战提供短程支援,而且可以切断西太平洋所有海上通道。”

会后,麦克阿瑟连夜派出以费尔德上校为组长的“驻台湾军事联络组”赶赴台湾。同时致电蒋介石,通报朝鲜战况和向台湾派驻联络组的决定,询问蒋介石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一个军驰援南朝鲜以及台湾所急需的援助,并请蒋介石严密监视大陆中共的动态,对大陆采取积极的行动。

6月26日,李承晚再次急电蒋介石请求支援。蒋介石立即召集党政军要员开会,在“总统官邸”研究出兵问题。对此,军方持反对态度,认为国民党军装备很少,须首先考虑台湾防御;而文官则持赞成态度,力主出兵。会议经过4个多小时的争论,通过了出兵朝鲜的决议。

26日中午刚过,以费尔德上校为首的美军驻台军事联络组,由东京飞抵台北。费尔德一下飞机,就前往阳明山,向蒋介石面交了麦克阿瑟的亲笔信。午后,蒋介石复电麦克阿瑟,表示愿派遣国民党最精锐的第五十二军33万余人驰援南朝鲜。一经美国最后决定,该军即可从空中和海上前往南朝鲜投入战斗。

6月27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奉蒋介石之命,对五十二军人员进行调整充实。由郭永任军长、李有洪任副军长、王楚英任参谋长,辖第二、第十三、第二十五师。另据邵毓麟在使韩回忆录中说,蒋介石当时还决定由六十七军军长刘廉一担任“援韩派遣军”司令官,“国防部”总政治部副主任胡伟克担任政治部主任,除陆军以外,另配以装甲兵一个旅、运输机20架。

韩鲜战争的冲击波远涉重洋,传到美国。美国总统杜鲁门从密苏里州的家乡赶返华盛顿白宫,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制定对策。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鉴于共||产党军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区域的安全,并威胁到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之,本人已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并且本人已请求台湾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活动。”

美国之所以要求台湾军队停止对大陆的攻击,主要是为了稳定西太平洋的局势,集中力量在朝鲜作战。当天晚间,台湾“外交部长”叶公超向美驻台代表斯特朗表示,愿意“合作”,并称已命令海空部队停止对大陆的攻击,唯广东伶停、狸猫两岛,福建金门、马祖两岛,还有浙江大陈岛,因属台湾澎湖防卫系统而除外。

当时,蒋介石还极力想出兵朝鲜,但美国政府最高决策者经过权衡,数次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美国拒绝国民党军入朝参战有多种原因,其中一条是担忧台湾出兵朝鲜,会促使中共参战,或进攻台湾,导致战争扩大化。

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9艘舰船,包括6艘驱逐舰、两艘巡洋舰、1艘运输舰,进入台湾海峡,并开始巡弋。第七舰队是美国海军四大主力舰队之一,与第三舰队同属美太平洋舰队。其前身是美大西洋舰队的一支特混部队,二次大战时,由于对日作战需要,于1943年3月调归太平洋舰队,改称第七舰队,由美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主要在菲律宾至印尼一带海域执行作战。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后,第七舰队在派遣其第七十二特混部队侵驻台湾海峡的同时,主力转归美国远东海军司令部指挥,参与侵略战争。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和台湾的关系骤然升温。7月31日,麦克阿瑟和第七舰队司令及远东海、空军司令等人访问台湾,在台和蒋介石等人举行会谈。决定双方陆、海、空军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共同防守台湾,增派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常驻台湾,在台湾设立军事联络办事处。蒋介石宣称:“关于共同保卫台湾与中美军事合作之基础已告奠定。”随后不久,美国空军F80型战斗机进驻台湾。

美国海、空军出兵台湾,使台湾海峡的军事形势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台湾战役已难以按计划进行。6月3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传达了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现在我国的态度是,谴责美帝侵略台湾,干涉中国的内政。我们军队的打算是,陆军继续复员,加强空、海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迟。”8月11日,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台湾决定一九五一年不打,待一九五二年看情况再作决定。金门可决定在一九五一年四月以前不打,四月以后待命再打”。当时,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空军,如果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发动进攻,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朝鲜战局的变化,中国出乎美国军政首脑意料之外地决定出兵朝鲜。考虑到同时在两个方向作战为国力所不允许,毛泽东遂逐步解除了华东军区渡海实施金门作战和台湾战役的任务,集中力量,进行抗美援朝。

1950年9月9日,中央军委出于对朝鲜战局即将恶化的预料,将原定作为攻台主力的第九兵团调至津浦铁路沿线,集结待命。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入朝参战。从11月7日起,九兵团3个军12个师15万人分别由辑安、临江入朝,担任东线作战任务。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台湾国民党当局坐收渔利。由于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屏护,国民党得以渡过难关,起死回生,在台湾偏安一隅。三八线的炮声,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台湾,送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