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人物传记 >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 > 第二十一章 认识南怀瑾,弘扬南怀瑾
第二十一章 认识南怀瑾,弘扬南怀瑾
作者:周瑞金   |  字数:5398  |  更新时间:2015-06-24 15:49:47  |  分类:

人物传记

南怀瑾先生辞世一年多了。许多仰慕、崇敬他的学者、医生、律师、教师、公务员、企业家、新闻记者、艺术家、金融界人士、自由职业者,等等,各界人士都满怀真情撰写了感人至深的怀念文章。与南先生相识相随四五十年的刘雨虹先生,一年多来已主编了点灯的人与云深不知处两本纪念文集。现在,由道南书院、恒南书院和江村市隐主持编辑出版的纪念文集认识南怀瑾弘扬南怀瑾,也相继出版了。这对我们深入认识南怀瑾先生,进一步弘扬南怀瑾先生的精神,是大有助益的。

南怀瑾先生是当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驱。他幼承庭训,天资聪颖,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医药武艺,诗文皆精。二十五岁于袁焕仙先生处印证悟道之后,深感传统文化如果断灭,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比亡国还危险一万倍。于是,二十六岁的南怀瑾在峨眉山宏深誓愿,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华民族文脉,作为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从二十六岁发宏誓愿,到九十五岁圆寂,七十载春秋,七十年心血,南师毕生从事弘扬中华历史文化与人性教化事业,不求名,不为利,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以自己的身教言传,影响着有缘见面的人,借以影响群伦,影响社会,始终如一地完成了接续中国文化断层的大愿。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南师数十年来,一直主张道是天下的公道,最好要把道理学问讲得深入浅出,最好连没有文化的人都能听懂。他的著述就身体力行,大多深入浅出,洋溢着“道不远人”的亲和力与说服力,没有酸涩死板的学究气,而且旁征博引,兼摄古今中外,浸透着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智慧灵光。因而,广泛被士农工学商各界各阶层、从十几岁到九十几岁各年龄段读者所喜爱。他讲学传道几十年,受教者受益者无数,其中不乏国内外科技界工商界的精英,如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上海斯米克集团董事长李慈雄、绿谷医药公司董事长吕松涛,以及被誉为现代管理学大师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等。南师润物细无声的人性教化,滋润了人们的心田,不同程度地启发了、感动了、改变了人们的内心,令人无限的感佩和思念。南师辞世后,彼得·圣吉特地从美国赶到太湖大学堂,发愿要把南师的学问和著述进一步传到西方去,传到世界去。他说,中国文化对西方乃至全世界是很有帮助的,尤其这个时代和未来,世界充满了危机,非常需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宝贵的思想与经验。就拿管理学来说,如果只是寄托于规则和利益管理,而不是以各自的内心观照和修养为立足之本,就不是真正好的管理。

纵观南怀瑾老师一生的业绩修为,可以用两句意味深长的话概括:“手无分文,富可敌国;身无片职,权倾天下”。他的商业实践和对工商界人士的关注与护持,他毕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众生,推进文明,其实质都是为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的写照,是中国古今文人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高度智慧的体现。他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做生意开公司取的名字就叫“义利行”,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他尊姜子牙为中国商人的祖师爷,推崇管子的经邦济世哲学,都是根植于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展现。他曾说:“一个人一生里做的事情,对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谋利于大家,这个才叫事业,如大禹治水。其他的上到皇帝,下至乞丐,都不是事业,那是职业。”在他看来,现在很多人将教育、科技、工商业做好,发了大财,或者官做得很大,那都不是事业,只是职业。只有对社会大众、国家民族做了贡献,才是事业的精神所在。因此,他的一生从不为钱财所捆绑,一旦需要投资实业谋福利于大众时,他振臂一呼,就有众多响应者参与并提供资金,堪比富可敌国。

以修建金温铁路为例。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雄心勃勃地勾画了一幅神州铁路建设蓝图,其中有一条钢铁动脉,将福州、温州、金华、杭州贯通起来。修建一条由温州直达金华,进而把温州与浙赣铁路大动脉紧紧联接起来的铁路,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浙江地方政府和民众曾七次开工兴建金温铁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1988年,当温州市领导前往香港邀请南怀瑾老师牵头修建金温铁路时,有着深厚爱国爱乡情怀的南师倏然动容,毅然答应。他说:“这条铁路大家企望了八十年,修了七次都没有成功,今天我就决定一定要修,不是为我,是为了开启一个大例子,中国政府的公共建设可以和外资合作。因为不如此,不能加速国内的公共建设。所以我们不去打开这个关闭的大门,那么几十年都不会有人打开这个大门的。”

为此,南师调集专家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完成了对金温铁路的浅见,提出了改革的建设设想。由外资与地方政府共同牵手,打破内地铁路由政府或国营企业独家经营的惯例,催生了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地方铁路公司,并很快筹集第一笔二千多万美金。1992年12月18日,中国第一条引进外资兴建的地方铁路——金温铁路正式动工;经过五年建设,于1997年8月8日全线铺通,1998年6月11日正式通车,翻开了中国铁路建设改革开放的新一页。

南师毕生是个文化人,没有任何官职。然而,他在台湾办传统文化讲习特别班,底下坐的全是台湾当局军政要员,将星闪耀。有一副联语记述当时盛况:“白屋让王侯,座上千杯多名士;黄金如粪土,席前百辈数英雄。”1966年,南师受邀在台湾海陆空三军基地巡回演讲中国传统文化。在台中空军基地演讲期间,蒋介石先生曾亲莅幕后聆听,那次演讲,南师特别强调亡国尚可复国,若民族文化亡掉,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蒋先生深为所动,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几个月后正式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邀请了大批学者参与其中(包括钱穆先生等等),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不少工作。当时蒋先生曾邀请南师主其事,被婉辞。南师一直说,在两党间,他只买票不入场。后来,九十年代初,内地王震将军、邓力群先生等牵头的中国国史委员会,曾邀请南师任副主任委员,也被他谢绝了。然而,他虽不受任两岸任何职务,但他的学问和事功在两岸影响朝野。南师圆寂当天晚上就收到温总理给予高度评价的唁电。“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李石曾先生当年在台湾赠送给南师的话。弘扬文化,教化人性,无坚不摧,无处不往,时空难限制,权力难阻挡,这不正是“身无片职,权倾天下”吗?

南师自许一生修了两条路。一条是历经十年筹划修建的金温铁路,是为国家与桑梓谋福利,开创中国建设之先例的道路;另外一条是他用一生修造的心路,一条以传统文化疗治精神危机,比有形的路更难修的心路。在修建金温铁路期间,他委曲求全,备尝艰辛,亲自参与对金温铁路的整体规划、管理制度、经营方法、工程质量、海外融资、股份制改造、班子人选等工作,让金温铁路留下了深深的“南董”印记。这就是南师言传身教、科学教化的一个案例。那个年代,他不仅应邀投资建设金温铁路,还动员更多弟子学生到大陆投资办企业,在大陆传播先进经营理念、方式和传统文化,传播他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福利、资本主义经营、中华文化精神”的理念,使传统历史文化在中国大陆的工商实践中得到弘扬光大。

人们称颂南怀瑾老师为“国学大师”、“佛法泰斗”、“禅宗大师”、“道家高人”、“密宗上师”、“当代大隐”等等,这都只是南师学问修持、人生行止的不同侧面,不足以概括他的全面素养、品格、地位和贡献。他自己却从不接受这些称号,他常说自己“一无所成,一无是处”,自己永远处于“学人”之位。

南怀瑾先生毕其一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他晚年回大陆十年间,他始终糅合了儒、释、道三门学问,向人们传授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注重实践,要求人们“以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来修炼自己、提升自己。那么,何谓佛心、道骨、儒表呢?

我从接触南怀瑾先生著作二十多年来,特别是他来大陆以后的十年间,听他的演讲、解经、打坐、修禅,以及闲谈聊天、评人论事,我初步领悟到,所谓“佛心”,就是喜舍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静定心和慈悲心。

喜舍心,就是力戒贪婪,乐于帮人、助困、解难,主动施以慈善,促进社会和谐。有钱财布施钱财,有关爱给人关爱,有思想指导思想,有勇气鼓励勇气。这也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持戒心,就是自我警惕,主动防范,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萌发的坏心思坚决不萌发。要把违法、违纪的事戒绝,要把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污言秽语、造谣生事的坏习气改掉,要把贪心、嫉妒心、痴迷心、骄慢心、猜疑心禁掉。

忍辱心,就是忍受得了别人的误会、误解、羞辱甚至是贬损,就像韩信当年从人家的胯下爬过去那样。这就是大丈夫能忍眼前难忍之事,为求将来的宏图一展,培养自己宽阔的胸怀。

精进心,就是自我激励,自强不息,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争分夺秒,毫不懈怠,学习工作力争上游,办事助人都要做到第一流。

静定心,就是静以修身,内心安定,宁静致远,每临大事有静气,不急躁,不飘浮,不操之过急,不急功近利,决不只图眼前,不计长远。

慈悲心,就是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善待生命,敬畏自然,关心世间疾苦,救助民众灾厄危难,启迪众生克服人性弱点与缺失,摆脱贪嗔痴,走上追求幸福与良知的精神新境界。

那什么是“道为骨”的道骨呢?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故道骨者,上善之水也!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又是人类的楷模与导师。中国古代哲学家极力赞美水的伟大品性,认为它永远值得人们学习与敬仰。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而不与万物冲突相争。

道骨如水,有强大内聚力,水滴相触融为一体,紧密无间永不分离。水能除污去秽,以自己洁净洗涤肮脏,不怕污浊自己。水能顺境应变,能方,能扁,也能圆;能遇寒成冰,遇温成液态,遇热变气体,而万变不离其宗。

道骨如水,能高能低,能上能下,高至云端,低至洋底,上至山巅,下至地层;而又总向低处流,向悬崖峭壁险处流。水能屈能伸,曲时缩成一洼池水,伸时能长河万里。

道骨如水,能静能动,静如明镜波纹不兴,动起来翻江倒海,惊天动地。水能柔能刚,潺潺溪流以婉转身姿、美妙音乐给人们以柔美享受;又能以不懈怠的坚毅与韧劲,把钢铁滴穿,把岩石化为粉末。

道骨如水,有自己的原则与规律,并非至顺不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地震触犯,它以海啸相报;人类触犯,它以暴雨暴雪相报;工业污染,它以怪病灾害相赠。

这就是“上善若水”的伟大品格,也是我们敬崇比照、学习遵循的道之骨!

那何谓“儒之表”呢?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五常”。作为社会中的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基本的道德规则。仁义礼智信,正是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和基本道德规则。

仁,人的心德。仁字从二人相处,说明不能离群而独存,要考虑别人的观念和人格,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的胸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恻隐之心,宽裕温柔,这就是仁。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义者宜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义发人羞恶之心、刚义之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也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体也,人事之仪则。进退周旋得体,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恭敬之心,中正之态。所以它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外在表现。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所以,学礼,以礼待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是为智也。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正是我们今天要发扬的。

信,信者不疑,诚实可信。“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与仁义礼智信相对应的,是温良恭俭让,也是传统美德。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都是传统美德。

这就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儒为表”,就是按“五常”作为自己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用以处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南怀瑾先生毕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事教化世上众生,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人造就成既有慈悲喜舍的佛心,又具备水一样道骨的人格,待人接物、与人相处又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儒表修养,那就是普度众生。

南怀瑾先生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在怀念他的恩泽同时,确实应当更好地认识他,更好地弘扬他的精神,以不负他生前的谆谆教化!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