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南怀瑾的商业智慧 > 第十一章 南怀瑾:一个时代的智者
第十一章 南怀瑾:一个时代的智者
作者:林宏伟   |  字数:10147  |  更新时间:2015-03-06 13:40:28  |  分类:

职场励志

从1918年3月18日诞生,到2012年9月29日离世,南怀瑾的一生,见证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苦难中崛起到新生的涅槃。

南怀瑾曾说:“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为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南怀瑾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是世人对南怀瑾的一种敬仰。

和20世纪众多的国学大师一样,南怀瑾饱读经书,才华横溢,特立独行,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铸造了自己的文人风骨和精神世界。与20世纪众多国学大师不同的是,南怀瑾更注重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学用结合,在实践中求证知识的力量,检验文化的生命,用历史的经验指导当下的社会实践。

“买票不入场”是南怀瑾的一种人生智慧。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准备召开国民大会,“民主政治”一度热闹非凡,南怀瑾的两位朋友认为南怀瑾人脉丰富,年轻有为,而且具备出入世间的学识修养,希望南怀瑾出面组织成立新党。南怀瑾听后婉言谢绝,笑说:“你们大家是我的好朋友,真想把我抬到火炉上烤啊!”1947年,南怀瑾回乡,计划带家人离开大陆。那时的温州还听不到内战的枪声。一天夜半,其父问他天下大势如何收场,南怀瑾回答说,国民党已是落日残阳,将来肯定是共产的天下。20世纪90年代初,为着民族的统一大业和两岸人民的福祉,他毅然入局,担当两岸密使,挥书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一式两份,托交海峡两岸最高当局,促成汪辜会谈和海峡两岸“九二共识”达成。

“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和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南怀瑾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中国大陆投资必须具备的四项理念和认识。投资达30亿元的金温铁路,是浙西南2000万人民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从商而言,投资回报并不理想。为了给中国建设开创先例,引用外资兴建公共基础设施,义所当为桑梓谋福利,南怀瑾积极倡导修建金温铁路,并出任金温铁道开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多方筹资,委曲求全,历时十年,终于促使金温铁路建成通车,并还路于民。南怀瑾说:“真正的改革开放、经济开发,不是钱的问题。过去国家在政治的措施上、思想的领导上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弄了很多框框,把自己捆起来,捆得死死的。现在所谓改革开放、开发,就是把那些捆死自己的框解放开来,使自己活起来,这是主要的精神。”金温铁路建设,也就是南怀瑾投资理念的实践。做商人,南怀瑾亦从容。

“不要以为拿什么大学的文凭,有个博士学位的,那并不能算成功。你们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你们把这些年的基本生活教育的精神带到社会上,我可以断定你们将来是顶天立地的人,与众不同。”这是2012年6月21日,95岁的南怀瑾在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举行的首届毕业典礼上,端坐台前给予30位6年级毕业生的“临别赠言”。太湖大学堂是南怀瑾教育实验基地。2006年,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首次招生,学校采取住宿制度,学生必须学习武艺、静定、野炊、读经等生活课程。那里没有现代化的操场,只有孩子们玩泥巴、野炊的草地;没有奥数,但有武术;学习美术,却也教授做饭。孩子们没有考试压力,但有更现实的生活教育,入学后要自己洗衣、叠被,大孩子要帮助低年级学弟学妹,全校就像一个大家庭。南怀瑾这样解释“实验”的目的:“‘国际’这个名称,就是要把国际的文化精华吸收过来,‘实验’什么?因为不同意这一百多年来的小学大学的教育方法,我们主张文化教育要文的武的合一,要新的旧的合一。实验的是这个。”

2006年7月,南怀瑾在太湖大学堂举办首期以“禅与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为主题的讲习班,面向国内外80多位学员讲述最新的科学与禅学的关系。时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参加讲习班后,深有体会地说:“南师的教导让我找到心的宁静,使我不为个人得失忧虑,一心去追求我所认为的真理。”同年10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主席、风靡全球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作者彼得·圣吉,专门组织ELIAS团员来太湖大学堂参观学习,听取南怀瑾的演讲。ELIAS是意为“跨国部门创新成长中的领导者”的英文缩写。该组织始于安南对在联合国全球契约计划中开发学习共同体工作的要求,其参与者要求在单位、组织和部门之外有丰富的人脉关系和同事网络,掌握共同理解并处理复杂问题的先进技巧,还要对推动本地和国际社会的真正可持续健康发展有深刻的个人愿望。前来学习的30多人来自12个国家,包括联合国环境、资源、卫生等组织的负责人,联合利华、巴斯夫(BASF)、日产(NISSAN)等跨国公司的高级主管。这些都是将在未来会对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人,他们同样在各自的工作中体会到,我们的世界正陷入一个必须被拯救的境地。他们是来向南怀瑾请教“救世之道”的。

“峡谷柔情天付予,临风玉树立中衢。知君关心两件事,世上苍生架上书。”这是南怀瑾20多岁时,一位名叫钱吉的患难之交送给南怀瑾的一首诗。关心苍生、关心文化是南怀瑾一生从事的两件大事。南怀瑾26岁在峨眉山请普贤菩萨作证,发宏誓愿,重续中国文化断层。七十多年来矢志不移,苦心孤诣,筚路蓝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2012年9月29日,温总理在唁电中说:“(南怀瑾)老师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遗产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老师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南怀瑾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事业上的丰功伟绩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国学大师是南怀瑾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标识符号,但这也仅仅是他一生的一个立面。正如自称为南怀瑾的“老学生”,原人民日报报社副总编周瑞金所说,“国学大师”、“佛学泰斗”、“禅宗大师”、“道家高人”、“密宗上师”、“当代大隐”,等等,这都只是南师学问修养、人生行止的不同侧面,不足以概括他的全面素养、品格、地位和贡献。

南怀瑾常说自己“一无所成,一无是处”,自己永远处于“学人”之位。1994年倡修金温铁路期间,南怀瑾曾写了一纸呈送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刘锡荣,并转达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省长万学远、副省长柴松岳暨省府与有关部门主管诸公共鉴的长达数千言的建言。此书在礼节性的问候后,南怀瑾就开门见山地说:“昔贤有言:‘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老拙虽非敢以智者自况,第以年岁痴长、阅世较深之故,常不惮为直率之言。”这是南怀瑾鲜有的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评说。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南怀瑾为金温铁路建设呕心沥血,弃小嫌而顾大局,为国家民众义所当而为之,但很多人只以一般商人投资眼光处理这件事,让南怀瑾感慨不已。也许是“酒后吐真言、愤怒出诗人”,感叹之后,南怀瑾道出真性情,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能预测到结果的有智慧的人,才是他给自己的一种定义。

周易是南怀瑾最爱读的“一本治世的老书”,周易·系辞上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意思是说,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不同的人看问题的立场方法是不尽相同的。论语则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智和仁的结果是勇。南怀瑾常常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表达自己的胸襟。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大智慧,也是当代人追求的境界。因此,我们说南怀瑾是一个有巨人思想的时代智者。

附录一:南怀瑾与金温铁路纪事

1986年,温州市方善足副市长赴美国华盛顿邀请南怀瑾先生回国投资。

1988年春,南怀瑾先生从美国移居香港,南小舜(南怀瑾先生二子)陪同浙江省驻温州办事处处长李景山到香港拜访南怀瑾先生,洽谈投资建设金温铁路事宜。

1988年11月30日,温州市市长刘锡荣具书委托温州市计委主任章华表、副主任陈敬之到香港拜访南怀瑾先生,正式开谈金温铁路建设。当日,南怀瑾与法国农贷行负责人张先生会商此事。

1988年12月24日,温州市计委主任章华表、副主任陈敬之再次带相关资料到香港拜访南怀瑾先生,邀请南怀瑾先生牵头倡导修建金温铁路,法国农贷行负责人张先生和台商李传洪在座。

1989年1月11日,温州市长刘锡荣致函南怀瑾先生,说明浙江省政府有关投资优惠政策。1月17日,南怀瑾回函确定商议建设金温铁路时间。

1989年2月2日,温州市副市长马云博携陈敬之、李景山等4人到上海,拜访南怀瑾先生老友、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会谈金温铁路建设事项,贾亦斌的儿子贾宁和南怀瑾先生的亲戚王伟国在座。

1989年4月8日,浙江省人大二次会议召开,100多名温州代表联名提案兴建金温铁路。

1989年4月28日,南怀瑾先生致函温州市领导,表达成立金温铁路公司意向,同时谈到规范运作、公司建设、股份分配、沿线开发等8项疑虑。

附录一:南怀瑾与金温铁路纪事

1989年10月20日,南怀瑾先生委派尹衍梁、李传洪到浙江杭州洽谈金温铁路建设投资意向协议。经过3天谈判,10月22日签订合作意向。尹衍梁和浙江杨国章、马云博代表双方签字,贾亦斌和浙江省重点办主任丁世祥见证。

1989年11月20日至24日,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组成7人研究小组到浙江,从金华到温州沿预定铁路线进行踏勘。回香港后提出可行性分析方案。

1990年2月25日,浙江省地方铁道公司代表陈同海和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代表尹衍梁签订了中外合资经营金温铁路的协议书,贾亦斌和丁世祥见证。

1990年10月24日,浙江省政府关于浙江省利用合作建设金华到温州铁路的请示送呈国务院及国家计委。

1990年12月3日至11日,浙江省计委会同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和香港联盈公司对金温铁路补充设计方案进行审议,基本同意。

1991年1月19日,南怀瑾先生出具投资金温铁路出资证明。

1991年8月15日,新任温州市委书记孔祥有、市长陈文宪联名给南怀瑾先生写信,表示建设金温铁路的决心。

1991年9月16日,国家计委对浙江省金温铁路可行性报告作了批复,同意中外合资建设和经营,主要技术标准为国家干线二级铁路,总投资额为1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2亿元)。

1991年10月8日,南怀瑾写信给浙江省领导,邀请浙江方到香港签订合约。

1991年11月8日,孔祥有书记在章华表主任陪同下到香港拜访南怀瑾先生,双方进行长谈。

1992年2月26日,香港联盈公司总经理李素美和浙江省地方铁道公司代表杨国章签订正式合资经营金温铁路协议及补充协议,南怀瑾和柴松岳见证。协议确定了合营公司的经营宗旨和范围、投资额及注册资本、董事会及职责、经营管理机构、股权转让和工程公开招标等事项。

1992年3月19日,浙江地方铁路公司正式发文成立金温铁路开发有限公司筹备处,李素美担任主任,杨国章、马云博为副主任,地址设在杭州市环城北路57号浙江地方铁路公司内。同日,李素美汇款10万美元作为筹备处开张费用。

1992年3月28日,浙江省外经贸厅关于转报中外合资浙江金温铁到开发有限公司合同、章程的报告报送国家外经贸部。

1992年5月18日,南怀瑾先生特聘许鸣真为金温铁路总顾问。

1992年6月10日,金温铁道公司专题研究发行股票筹资问题,得到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的协助。

1992年9月18日,国家批准金温铁路合资经营报告。

1992年11月2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733万美元,其中香港联盈公司出资4586万美元,占股份的80%,浙江省方出资1147万美元,占股份的20%,南怀瑾先生担任法定代表人。

1992年11月18日,在温州瓯昌饭店举行成立仪式,南怀瑾先生委托代表发表书面讲话。许鸣真、柴松岳、李素美等代表各方致词。

1992年12月18日,金温铁路在丽水、缙云、温州、金华等5地举行开工典礼。同日在丽水莲城饭店召开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次董事会,讨论确定开工建设有关事项。

1992年12月底,南怀瑾先生给金温铁道公司同仁写信,阐述了公司的宗旨、业务、组织、管理等事项。

1993年1月,温州市政府为金温铁路建设配套募捐,因组织宣传有关工作没有落实协调好,致使有关方面及相关人士对南怀瑾产生误会。后经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调查协调得到妥善解决。

1993年4月9日,香港联盈公司草拟募款方案。

1993年4月16日,任命董宏为金温铁道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同日,南怀瑾给金温铁道公司同仁写第二封信,再次阐述了为什么要投资修建金温铁路事宜及沿线开发等问题。

1993年5月7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建议金温铁道公司中外合资股份比例调整为外方51%,中方占49%。

1993年5月至7月,香港联盈公司先后与法国、瑞士、美国等国家银行协商贷款。最后确定选择美国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

1993年6月,香港联盈公司委托侯承业到美国调研金温铁路股票在美国上市的可行性。

1993年7月31日至8月2日,金温铁道公司在杭州召开4次协调会议,协调银行财务、工程资料和融资资料收集等事宜。

1993年8月1日,南怀瑾先生聘任侯承业为金温铁路建设总顾问。8月15日,侯承业从香港起程赴丽水收集材料。

1993年9月23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不同意为金温铁道公司向海外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致使原海外贷款工作无法继续。

1993年9月30日,金温铁道公司就股份制改革向浙江省政府递呈报告。

1993年12月14日,浙江省政府证券委原则批准关于设立浙江金温铁道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书,原则同意金温铁道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为人民币4亿元,其中发起人认购29亿元,社会法人股05亿元,社会公众个人股1亿元。浙江省原则同意解决1/3的公发额度3350万元,其余部分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1994年4月2日,浙江省副省长柴松岳、张启楣等赴香港,和南怀瑾先生商谈金温铁道公司第二次改组。中方股份由49%调整为75%,港方由51%调整为25%。股份调整后董事会由11人组成,中方8人,港方3人;南怀瑾先生任名誉董事长,董事长及总经理有中方推荐担任。

1994年5月11日,浙江省政府和铁道部签订协议,确定铁道部参股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占股份30%,浙江省占45%,香港联盈占25%。

1994年7月26日,南怀瑾写信给浙江省领导及有关部委和个人,催促推出新的董事会。

1994年11月22日下午,南怀瑾先生在香港联盈公司会议室主持召开金温铁道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原董事会。24日,南怀瑾先生再次致函浙江省政府及有关人员,再促新董事会成立。

1995年2月21日,金温铁路金华到缙云段84公里铺通。3月5日举行试通车仪式。

1995年7月6日至7日,金温铁道公司新董事会在杭州召开,通过了“修改合同、章程的补充协议”,推选杨国章为董事长,聘请阮晖为总经理。

1996年9月16日,金温铁道公司举行丽水段铺轨典礼,侯承业代表南怀瑾先生讲话,总结了金温铁路的三点无形价值:一是第一个中外合资兴建的公共设施,开创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先例;二是沿线政府和民众全力参与、全力付出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体现;三是21世纪中国文化会带动世界上思想的意思,也就是“诚诚恳恳地做人,老老实实地做事”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在金温铁路上发扬出来。这三点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

1997年7月26日,金温铁路全线铺通。8月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新落成的温州火车站广场举行金温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国务院发来贺电。侯承业代表南怀瑾先生讲话。

1997年8月9日至19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在温州召开董事会,对南怀瑾先生催生金温铁路所作出贡献表示敬意。

1997年8月15日,南怀瑾先生给浙江省省长柴松岳写信,表达了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意愿。

1997年9月15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一致同意香港联盈公司提出转让股权的提案。当晚,浙江省副省长张启楣设宴招待与会董事表示谢意。

1998年1月9日,金温铁路全线通车。

(本文主要根据侯承业先生的南怀瑾与金温铁路一书整理)

附录二: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是学界对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种敬仰。去拜访这位学富五车的乡贤,当面聆听大师的教诲,则是我多年的梦想。

壬辰夏日,我从北京回到江南,肩负使命般踏上追梦之路。

拜见南师需要缘分

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庙港镇的太湖大学堂,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目前暂时居住与传道的地方。占地约300亩的太湖大学堂临湖而建,宁静而肃穆。七八幢中国风格的建筑错落相生,由一条小道和远处几幢西式的小木屋相连,具有独特的田园风情。

太湖的庙港,也就是“太庙”。这是南怀瑾回答许多人问他为什么选择这里的一个答案。

20世纪80年代,南怀瑾先生怀着爱乡报国之心牵头修建金温铁路时,让我对这位远在他乡的乡贤开始有所了解并产生敬意。90年代我在温州乐清市政府工作时,曾参与修建乐清翁垟南怀瑾故居的一些工作。遗憾的是,这个故居至今也看不到多少有关南师的踪迹旧影。新千年之始,也就是南怀瑾选择吴江庙港兴建太湖大学堂之际,我曾随家乡父母官来过庙港,在工地上听过许多有关南师的故事传说。二十多年来,陆陆续续读过南师的一些著文,带着南师门生侯承业编著的南怀瑾与金温铁路一书,从乐清到温州,转调至杭州工作,最后来到北京,始终没有放弃谒见南师的梦想。因为我现在工作的单位正在建设国学中心,人生路上的一些问题也想求教大师,终于让我下定决心,在五月花开的日子,踏上寻访南师的道路。

附录二: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拜见南师,需要缘分。”这是吴江文艺界一位领导在我让他帮助联系拜见南怀瑾时说的一句感言。他说自己虽然生活在吴江,却没见过南师,有两次跟随市主要领导去太湖大学堂,也没缘见到南师。

果然如此。我通过江苏、上海许多自认为可以联系上南师的关系,现在都无法“接上头”,即便到了太湖大学堂门口,也因为没人接待而无法入内。最后,我把希望寄托在家乡乐清。当我打通乐清市人大主任赵乐强的电话时,这位近年在力推地方文化复兴的父母官说:你的电话来得真及时,我正在前往杭州的路上,已约好明天去拜见南师。

这或许就是缘分。古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事后设想,如果我提前三五天联系,他或许还没定下时间行程,前途也就无法感知;要是推后三两天联系,他已见过大师,就不便再去打扰,我也就无缘了。而赵乐强主任这些年为家乡文化人做了不少好事,是我多次回乐清想拜访而多年未谋面的人。也因为缘分,我们不仅相聚在五月花开的日子,而且还一起去拜访一位需要有缘才能拜见的大师。

研究国学要学温州话

第二天(5月29日),我们如约来到太湖大学堂,并入住学堂专门招待来宾的客房。晚6点,南师在大学堂被称之为“人民公社”的食堂陪我们吃饭。据说,陪客人吃饭是南师给客人的一种特殊待遇。

“我们都是温州乐清人,我们乐清的“乐”字,至少有4种读音。你们知道吗?”年逾95高龄的南怀瑾精神矍铄,健步行走,谈吐清晰,见到家乡来人,话题自然从与家乡有关的事说起。

坦白地说,我们都知道乐清的“乐”是个多音字,却很少知道有这么多种读音。南师说,除了都读l和yu,还有读yo,如在论语雍也篇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外,河北有一个县名叫乐(lo)亭。如果加上温州土话读e,就不止4种了。

南师还清晰地给我们诵读温州江心屿宋代乐清籍状元王十朋那对奇妙名联:云朝(zho)朝(cho)朝(zho)朝(zho)朝(cho)朝(zho)朝(cho)朝(zho)散;潮长(chng)长(zhng)长(chng)长(chng)长(zhng)长(chng)长(zhng)长(chng)消。他告诉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和古音有很大差别。广东话是唐代国语,闽南话是宋代国语,我们温州话至今还保留许多古音读法,是唐宋之间的国语,用温州话作诗填词,押韵要比普通话更接近古音。他说,现代人研究国学,要学习温州话。

乐清旧时分县东和县西,县东近现代主要名人有辛亥志士、著名报人朱镜宙,国民党“立法院院长”倪文亚等;县西有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发挥重要作用的国民党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张冲、南师和陈诚等同门恩师朱味渊等。南师谈起故里乡绅名士,十分清楚。因为要写回忆录,他还详细地询问家乡一些地名交通和居民住户的变化,说自己准备请人航拍一张今日乐清的地图作参考。当赵乐强主任告诉他,乐清现在已有现成的航拍地图,回去就可以寄给他时,老人不顾90多岁的高龄站起来鞠躬致谢。

南师回忆说,自己刚到台湾时,带去一部清代编撰的乐清县志。他发现当时在台湾的倪文亚、朱镜宙等同乡名士都没有家乡方志,曾面责他们不关心家乡,自费出版印刷了上千册赠送给在台湾的同乡。

南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谓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近年来,南师已很少为外界题词,当赵乐强主任和我诚邀大师为家乡的三禾读书社,以及拟举办的“八百里瓯江图卷”创作活动题词时,南师欣然应允,给我们以极大的鼓励。

别裁论语国强为尊

南怀瑾大师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和蔼可亲的,具有仙风道骨之气。他说,我个子不高,但有时候架子也不小,那大多是在外国人面前。

南师曾愉快地和我们谈起他在美国生活的一些片段。20世纪80年代,南师曾在美国生活了3年。他在美国居所门口摆了一对很大的慈禧手里流失到国外的石狮子,架势也很大,让许多进进出出的美国人都弄不清楚他是个什么大人物。有人请他讲课吃饭,见状也不敢怠慢,让跟随他的中国人见了都很过瘾。

南师去美国时,带了10多个随从。当时许多中国人在美国因为没钱看不起病,南师就随身带去了两大袋中草药。过旧金山海关时,美方检查人员不清楚南师带的是什么,让警犬上蹿下跳地嗅查。南师身着长衫,手拄拐杖,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美方人员问,这个人是谁?南师的学生告诉对方:他可是中国当代的孔子,是你们总统请来的客人,不是他自己要来的。他带的可是能治百病的中国神草,要是不能过关,你们就得好好给保管,等先生回国时再带回去,要不现在就带走。美海关检查人员看南师的架势不好欺,只得乖乖放行,让南怀瑾一行带着中草药出关。

席间,南师还给我们透露了这么一件事。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时,他曾主张出资把前苏联的整个黑海舰队买下来,捐给国家,可惜的是未被重视。当时,他还出资50万元帮助哈工大开展对苏技术交流和人才引进,也因为种种原因,哈工大两年后才收下这笔当时学校急需的资助。

近年来,海峡两岸陆续有权威人士撰文披露南怀瑾先生作为国共密使,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所做努力的史实,让我们对大师的爱国情怀增添许多敬意。

历史经验文化中国

“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中国文化的精神。”这是南师20多年前在美国讲学时,教导回国投资建设的侨胞必须具备的四项基本理念和认识。他把中国文化的精神设定为一个终极目标。

1993年4月16日,南师曾给修建金温铁路的同仁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只要你们有这个心,真肯为国家、为老百姓尽心尽力,我愿意拿出两三千万美金,由你们去自由发挥。什么名,什么利,我都不要。所有的功劳归你们,所有的好处也归你们。我真正愿意做的是: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那比起这条铁路的价值,不知高出多少倍。这是无形的,但却是我真正的目标。”言辞间让人感受到南师一生对文化事业非同一般的追求和热爱。

南师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总结千年历史,把文化建设放在国富民强的首要位置上,并孜孜不倦地为之努力。金温铁路建成后,他信守诺言,功成身退,把所持的股份全部归还给国家,专心从事文化事业,在吴江庙港兴建太湖大学堂,传道授业。

让人感到新奇的是,南师对传统文化的教授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他让学生创办了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探索办学经验给社会国家参考。这所小学的教育理念是,将中华传统教育融合进西方体验式教育之中,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实践人文的精神。大学堂现招收小学一到六年级各一个班学生,课程以兼顾儿童身、心、灵为主要特色,希望结合田园教学、文化课程、心灵教育,培育出术德兼修、知书达礼、心胸宽阔、体魄健全的国民。

南师还有一个教育理念,那就是:“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其国民的身体强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他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在太湖大学堂,学生每天都要上体育武术课,以健身体。据他的长孙南品峰介绍,他来太湖大学堂看爷爷,南师还教他扎马步。

“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这是1997年8月南师在金温铁路建成通车时作的一首诗。诗的后两句就表明了大师的心境,那就是世间须有大道,这大道不只是可以行车,而是一条可以通往人心的大道,是一条用文化、用道德发现修筑的大道。

这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真正要做的事,一个大贤的文化纪事。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