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 第一一章
第一一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2069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06:31  |  分类:

儿童教育

第十一章 礼仪·习俗

礼仪·习俗

握手礼趣谈

“握手”最早出现在史前社会。人们在狩猎和战争时,手里拿着的石块或棍棒,当陌生人在路上相遇,如果双方都怀着善意,就伸出一只手来,手心向前,向对方表明自己没有在手上藏任何武器。然后走近,互相摸摸右手以表示友好。这种见面摸手的习惯便成了今天的“握手”礼节。

在世界不同的民族,握手礼各有差异。在东方国家,普遍盛行“握手礼”。在当代欧洲,熟人相见拥抱、亲吻,可在新相识者之间,则施行握手礼。非洲一些国家和印度、马来西亚、缅甸一些地区,握手时一定要伸出右手,伸左手是对别人的侮辱。东非坦桑尼亚人见面礼的程序很繁杂,人们见面时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再行握手礼。日本的吓夷人,见面时,先双手合十,然后男人拍胡子,女人拍嘴唇,最后才握手致意。在北欧的丹麦。未婚女性对有身份的男子,要边握手,边行屈膝礼。非洲人见面握手时,用左手握住右手手腕,然后用右手与对方握手,以示尊敬。如果握手后又握对方的姆指,最后又紧握对方的手,则表示特别的亲热。在大洋洲的一些岛上,当地居民见面握手,只是用中指勾一下。

有趣的是,世界上有关于握手最高纪录的记载:1910年新年到来之际,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新年招待会上与8513位来宾握手,创造了握手次数的最高纪录。1980年,22岁的瑞典人斯文·拉尔欣打破了这项记录。他在首都斯德哥尔摩车站门口,16小时之内握手达11220次。

欧洲各国过年习俗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人们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亲友。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在同亲友谈话之前,先拨弄壁炉的火,象征“开门大吉”。如果第一个来访者是个快乐有钱的人,将预示主人全年财运亨通。英国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之夜举家围坐,直至教堂鸣钟时才集体前往祈祷。人们高唱辞岁歌,围火跳起土风舞,彻底欢腾至天明。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瓶中有酒,橱中有肉,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

法国人把元旦这一天的天气看做是新一年的年景:刮南风,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一切顺利;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人们到了除夕,除饮酒作乐以迎新年以外,除夕夜里还必须把家中剩下的最后一滴酒喝完。据说这样才可以迎来新的一年的好日子。

德国人过新年,有传统的爬树比赛。赛场上有十几株高达数丈的秃树,小伙子们奋勇争先,爬到树顶上,优胜者便获得奖品。此外还在新年组成乐队,通街游行演奏,欢庆新的一年的到来。

瑞士人过年时,从屋外取些白雪化成水,洒在地上压尘,然后进行清扫。瑞士人认为白雪是吉祥的。在瑞士阿彭策地区,只有男人参加庆祝元旦仪式。妇女们要为男人制作节日服装,化装成“美女”或“恶魔”,跳舞作乐,串门拜年。男人们的狂欢活动,从新年的第一天到翌日的黎明,而妇女们只能呆在家里。

意大利人的除夕是狂欢之夜。夜幕降临时,人们纷纷拥到街头,燃爆竹放焰火,男男女女翩翩起舞,一直跳到午夜时分。这时家人拾些旧盒子等旧物抛出窗外,认为这样可以去掉烦恼和恶运,以示吉祥。元旦这天,各家各户燃起炉火,日夜不熄。这样在一年里一切都会顺利。据说这种风俗是从古罗马时代承袭下来的。

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待午夜教堂钟声敲响时,大家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新的一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另外,人们认为小孩在元旦那天打架、骂人和哭哭啼啼是不祥之兆。因此,家长在这一天为博得孩子的欢欣,几乎要满足他们提出的一切要求。

葡萄牙人在每年元旦前后的10天,是斗牛的高潮,成千上万的人扶老携幼,潮水般涌向市镇斗牛场,以观看斗牛士的精彩表演。

保加利亚人在吃年夜饭的时候,主人要把第一只羊羔、第一头牛或者第一匹马驹,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人。他们认为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带来幸福。

匈牙利人一般除夕忌食飞禽和鱼类。据说吃了这些食物,幸福就会像飞禽那样飞走,像鱼类那样溜走。深夜,布达佩斯披上节日盛装,年轻人手执喇叭,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喇叭是纸做的,约2尺长,能吹出各种美妙的音调。喇叭可以自己花钱买,也可以从别人手中抢,不算失礼。元旦这天,好友之间经常赠送两件礼物。一是一块镀金的镍币。镍币一面是起舞的女天使,另一面则刻上“祝你新年幸福”。另一件是一个瓶状的玻璃器皿。内面绘上一头身穿红马夹的站立着的小肥猪,咬着奶头,举起右蹄向你致意。上面也写着“祝你新年幸福”的字样。

在希腊的提洛斯岛上,除夕前,人们要搬进一块长满苔藓的大圆石头,象征财源茂盛,五谷丰登。克里特岛的希腊人,拜年要带上一块大石头,进屋后把它放在地板上,然后向主人祝愿说:“但愿你家有一块像这块石头一样大的金子”。

瑞典人在过新年之际,由家里最年轻的妇女身着盛装,头戴燃着蜡烛的桂冠,以美食招待客人。

在比利时农村,新年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充满敬意地向牛、羊、猪、狗等动物拜年,祝愿它们“新年快乐”。

亚洲各国过年习俗

日本人过新年一定要在除夕日之前做好年糕,年糕不能在29日那天做,因为日语中的“9”与“苦”的发音相同,这天做的年糕就被称为“苦饼”,吃了“苦饼”,来年就会不吉利。除夕晚,全家团聚在明亮的灯光下,喝茶,吃点心,聊天,观看电视节目。午夜寺庙敲响“除夕钟”,钟声通过电视播送到全国。据说,敲一下钟,就去掉一种烦恼,总共敲钟108响,意味着清除所有烦恼。钟声响过,家人一起吃年糕,饮“神酒”,说祝词。然后,人们涌向神社、寺庙,进行新年第一次参拜,求签算命,往“赛钱箱”里投硬币,为新的一年祈求好运气,这称为“初诣”。元月1日至3日,称为“贺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有挟着钱币的草绳或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招财进宝之意。有的挂上松竹,叫做“松门”。人们送给亲友的贺年礼物有写上自己名字的毛巾,有贺年片。日本人称贺年片为“飘舞的风筝”,在新年里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

巴基斯坦人的新年在阳历3月中旬,新年这一天。人们手拿红粉包出门,见到亲友,道过新喜,便相互将红粉扑在对方额头上。年轻人则用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互相表示恭贺新年,大吉大利。

新加坡人在新年期间喜欢赠送贺年片。如印着蝙蝠的贺年片,就谐“福”字,画桔子的贺年片,取其“吉”义,画苹果的象征和平,画竹子的象征文明,画松树的象征长寿和信念,画梅花的象征新年。孩子们有守岁的习惯,等到午夜家长祭祀神灵和祖先,燃放了鞭炮后才就寝。元旦一大早,高高兴兴地从长辈们那里拿到“红包”(压岁钱)。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有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

朝鲜人在新年到来之际有一个特有的“送鬼”活动。他们先扎好一个稻草人,并装上一些钱,等除夕午夜过后将它扔到十字路口,以示送旧迎新,开张大吉。新年期间,要吃“药饭”,用枣粉、松子加糯米,拌蜂蜜煮成,以示日子过得甜蜜。

柬埔寨以释迦牟尼诞生日为纪元,每年4月中旬过新年。新年期间各个寺院都要挂起佛教的五色旗帜和白色的鳄鱼像旗帜。人们纷纷到寺院朝拜,并在长老的指点下筑起5~7个沙丘,以示新年吉利,五谷丰登。

缅甸人和泰国人崇拜水,这里的新年均和每年4月的“宋干节”合二为一。新年里,人们互相洒水祝愿。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阿富汗和印尼人庆祝新年时,要互相登门道贺。并在道贺时说声“萨拉姆”(祝福之意)。印尼人则借新年之机检查自己的过错,以沟通思想。

在印度,一些地方有“哭新年”的奇特习俗,因为他们触景生情,感叹岁月易逝,人生短暂。一些地区,人们禁食一天迎接新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过年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扮演史诗中英雄的人要与纸扎巨人“作战”,用点着火的箭射中它,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元旦清晨,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去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了面,道了喜,就互相把红粉涂在额前。

伊朗人崇拜火。除夕夜晚,家家户户用干草燃起篝火,谓之“祝火”。人人跳过祝火,未来将免灾去病,吉祥如意。

非洲各国过年习俗

在马达加斯加,新年前一周不准吃肉,直到除夕的晚餐,才可以吃些禽类。夫妇在元旦这天要向双方的父母赠送鸡尾。还要向兄弟姐妹和亲友赠送鸡腿,以示敬意和新年的祝愿。

坦桑尼亚沿海一带的斯瓦希里族,在新年前夕。要举行“玉米穗轴日”活动,家家户户都要用木炭爆玉米花撒在屋内的各个角落。以示驱散妖魔,祈求幸福。元旦清晨,姑娘们身着节日服装。走门串户唱民歌。早餐后,在鼓乐声中,家家户户都去海滩洗澡,以示洗去污秽。迎接新年。

在尼日利亚农村的一些部落里,人们在除夕之夜要手持火把来到河边,姑娘和小伙子们在河中嬉戏、游泳,谈情说爱,这一天他们可以不受部落戒律的约束,尽情欢乐。

南非黑人用“南瓜舞”庆祝新年。当月亮升上半空时,篝火通明,整个部落集中到一起,部落首领顶着一个大南瓜徐徐起舞,跳到最后把南瓜摔碎,大家则欢声雷动,喜庆新年伊始,万事顺利。

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的方式极其郑重。在新年之前的两周就要准备节日仪节陈设,作为献给诸神的礼物。陈设的东西有8个碟子上摆着的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以及植物的幼芽,这预示着来年将是更大的丰收。

喀麦隆的新年习俗是除夕夜晚通宵不眠。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各家把屋里垃圾清除掉,然后吃上一顿美餐,表示进入新的一年。

几内亚人在新年的第一天,习惯于牵着大象在街上走来走去,人们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美洲各国过年习俗

加拿大视白雪为祥瑞。在新年来到时,往往把雪堆在住宅周围,筑成一道道雪墙。他们相信这样可以阻止邪魔进犯,同时将带来幸福和欢乐。

智利人在除夕之夜,男女老少都穿上美丽的服装,参加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午夜的钟声一响,人们便涌往公园和广场,在欢快的歌声中尽情歌舞,并以异彩纷呈的火焰和鞭炮声,增添节日热闹气氛。庆祝活动直至第二天早晨。

美国的除夕之夜,人们在外开篝火晚会。夜12点,大家一起把旧物扔进火里烧掉,并围火歌舞,狂欢至黎明。

哥伦比亚人在元旦的前一天,每一条街上都要做一个表示旧年的大玩偶。除夕年夜时分,“玩偶”被炸得一片片飞散,大家便互相祝贺、亲吻、跳舞、唱歌。节日活动长达数天,还要举行假面舞会,人们在3天内要把手和脸涂成黑、白、黄各种颜色。

巴西人过新年要进山寻找“金桦果”,因为他们把“金桦果”视为幸福的种子,谁找到的果子最多。谁就最幸福。他们在新年遇见老朋友时,要频频拉对方的耳朵,以示恭贺新喜。

古巴人有泼水除旧的习俗。除夕之夜,在教堂钟声敲响12下时,大家都端起事先准备的一碗水,泼到屋外,以示除旧迎新。

巴拉圭人将新年之前的5天定为冷餐日。只有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开始烹鸡烧鱼,大摆宴席。

北美的印第安人在除夕之夜要举行篝火晚会。当新年钟声敲响,16个强壮男子举起一只装着彩球的巨型篮子,从东方的大门口慢步而来。当彩球升起时,人们同声高呼:“新太阳诞生了!吉祥的一年又来临了!”

墨西哥人爱好“送女贺年”。在新年这天,父母往往将年满17岁却无对象的女儿作为贺年礼物,送给任何一个男人。这里的习俗规定,作为“礼物”送人的女儿,无权拒绝父母的做法。在墨西哥农村,除夕前要将破烂物品丢进事先挖好的深坑,待除夕午夜再掩土填平,以示除旧迎新。

骑士风尚

骑士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最低阶层,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获得国王和领主的采邑。

由于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的主要职责是打仗,因此,贵族子弟从小都要经过骑士的训练。从14岁起,他们要在有权势或者富有的领主家中充当扈从(即预备骑士),服侍女主人或千金用餐,学习各种礼节,吟唱爱情诗,培养讨好女主人的本领,并为她看管武器,学习打仗。21岁时,他们才够资格经过“授甲仪式”而成为一名真正的骑士。在授甲仪式上,将要成为骑士的年轻人,要在礼拜堂通宵达旦地看守他的盔甲和武器,并做祈祷。翌日向主人行宣誓仪式,要以单膝跪在主人面前,宣誓忠于主人,保护宗教和妇女,行侠仗义扶弱济贫。宣誓之后,主人把一支剑挂在他身边,并用另一支出鞘的剑背在他的后背轻敲两下,以示承认。

骑士作为职业军人,以攻城略地为生,以舞刀弄剑为乐,凶狠好斗是他们的习俗和特点。他们以勇于作战,遵守诺言,不说谎话为信条。如果有人对骑士的勇敢忠诚和说话表示怀疑,那便是对他莫大的侮辱,定要进行决斗,拼个你死我活,以正名誉。

对贵妇保持勇敢和忠诚也是骑士的一个重要信条。因为贵妇人在骑士年轻时扮演了教育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所以骑士对她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必须听从主妇的命令,甘冒一切危险,甘受种种折磨。她永远是他最尊敬最爱慕的偶像。因为这种风尚还产生了一种规范化的骑士风度,即把贵妇人看作人上人,向她们作种种尊敬的表示:在她们面前鞠躬低头,吻她们的手,在社交场合让她们入上座,出入时请她们先行……这种对妇女的尊敬,后来逐渐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一种交际礼俗。

基督教五大节日

圣诞节

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定于每年12月25日,为耶稣基督的圣诞纪念日。耶稣诞生的时间众说不一,一说为公元6年居里扭统治叙利亚时,另一说为希律作犹太王时。以上两说具体日期均不见记载。公元4世纪,西方教会统一规定为12月25日。基督徒于此节日举行各种盛大的庆祝活动。古代罗马人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住房,向儿童和穷人赠送礼物。条顿人各部族将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的宗教仪式带到高卢、不列颠和中欧等地,节日时张挂树枝、围火团聚、走亲访友、馈赠礼物,英美等国则在家中摆上圣诞树,向亲人传报佳音,唱圣诞歌,并有人装扮圣诞老人,向儿童赠送礼物,火和彩灯成为庆祝节日活动中的中心装饰,象征温暖和长寿;常青树象征不断进取,奋斗生存。此节在西方已成为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

复活节

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圆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个节日。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复活节蛋,以象征复活和生命。每逢圣诞节前后几日,上海各教堂都举行丰富的礼拜活动,参加人数也极多,气氛热烈。

受难节

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耶稣于复活节前三天被钉在十字架而死。这天在犹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规定复活节前二天星期五为受难节。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一节日。

圣灵降临节

圣灵降临节,据《新约全书》载,耶稣复活后第40日升天,第50日差遣“圣灵”降临,耶稣门徒领受圣炅后开始传教。据此。基督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日为圣灵降临节,又称“五旬节”。由于历法的不同,东正教在具体日期上,常比天主教、基督新教迟13、14天。

万圣节

又称鬼节。是英语世界的传统节日。传闻最初为公元前凯尔特族人的一种宗教节日。在每年11月1日新年节的前一天,太阳神要享受人间供奉的丰收贡品。当基督教取代了凯尔特人的宗教后,教堂便将11月1日定为所有圣徒的节日,节日的前夕称为“万圣晚祷”。为避免节日时“闹鬼”,则由儿童们戴着各式假面具,在节日的前夜驱赶“鬼魂”。因此,每年10月31日夜晚,各户人家都要点燃刻成胖娃娃脸蛋的形像的南瓜灯,并准备各种糖果、糕点,儿童们戴上假面具,穿上奇异的服装,装扮成“勇士”、“仙魔”,呼朋唤友,成群结伴,逐门挨户讨要糖果,并与成人一道,参加通宵达旦的化妆舞会和游行活动。各地还举行招待会,请儿童们吃招待饭,饮万圣水,并散发各种万圣礼品,热闹非凡。

感恩节

又名火鸡节。美国民间传统节日。它起源于300多年前。1620年,有102个英国清教徒,不堪忍受孤独而清贫的生活,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飘洋过海,到达现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居住在印第安人遗留的一个村庄。他们初到该地,遇上冬天,缺乏装备,没有经验,生活十分艰难,又遇传染病流行,夺走了半数人的生命,第二年开春,他们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学会了捕鱼、狩猎、种南瓜、玉米、饲养火鸡等技能,当年,他们获得丰收,从此闯过难关。移民们为了感谢“上帝”的恩赐,答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于1621年11月底的一天,大开筵席,举行摔跤、跳舞、唱歌等庆祝活动,邀请印第安人参加,活动十分成功,这就是第一次感恩节。此后这项活动在美国和北美各地流传下来,1795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发布要全国庆祝感恩节的命令,从此,感恩节正式成为美国全国节日。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把感恩节定为全国性放假日,1941年,美国国会规定感恩节为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假期4天,按习俗,在节日里,合家团聚,吃团圆饭。节日的传统食品是烤火鸡和南瓜饼。感恩节晚餐是美国家庭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节日还要举行传统的化装游行。这一天,所有来自欧洲的白种移民,还要用糕点招待印第安人。

佛教的主要节日

佛教的主要节日有佛诞节、涅槃节、成道节和盂兰盆会。

佛诞节

又称浴佛节、泼水节或花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佛教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神话传说,在这一节日中一般要举行法会,以香水灌洗佛像,施舍僧侣,或者举行拜佛祭祖、赛龙舟,以及互相泼水祝福等活动。佛诞节的日期,日本是公历4月8日,中国汉族是夏历四月初八,蒙、藏族是四月十五日,傣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是清明节后10天。

涅槃节

是纪念释迦牟尼死去的日子。由于南传、北传佛教对释迦牟尼生卒年月的说法不同,所以各国纪念“佛涅槃日”的时间也不尽一致。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大乘佛教,一般定于每年夏历二月十五日(日本在近代改用公历)。在这一节日里,佛教寺院要举行佛涅槃法会,挂释迦牟尼涅檠图像,诵《遗教经》等等。

成道节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成道”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后来他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得免于死,此后他坐在菩提树下沉思,于12月8日“成道”。因此中国汉族佛教徒于此日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东南亚一些佛教流行国家把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和“涅集”并在一起。称作吠舍怯(维莎迦)节。吠舍怯节的时间在5月的月圆日。吠舍怯节在东南亚一些佛教流行国家是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泰国规定为国家的重要庆典之一,斯里兰卡规定为国家的例行节日,都在这天全国放假,进行大规模庆祝活动。

盂兰盆会

中国和日本等国都以阴历七月十五日纪念这个节日。“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之母生前不舍得给游方僧饭吃而犯罪,死后沦为饿鬼,目犍连求佛拯救,释迦牟尼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结束之时供养僧众,使母解脱。佛教根据这种神话兴起盂兰盆会。在盂兰盆会期间,佛教寺院除举行诵经法会外,往往举行水陆道场(一种施饭食以救度所谓水陆鬼的宗教集会)、放焰口(对饿鬼施食、念经咒追荐死者)等宗教活动。

圣纪节

“圣纪”,亦称“圣忌”,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的节日。对穆罕默德的生卒年月,众说不一。有的学者说穆罕默德诞生于公历570年3月12日,殁于公历632年6月8日;有的学者认为他诞生和逝世的时间是同在3月12日这一天。国外穆斯林一般是纪念他的诞辰,在这一天诵经、赞圣,讲述他的生平事迹,隆重集会庆祝。中国的格迪目(主要是宁夏回族的“老古派”)和回族的其他几个教派,是在伊斯兰教历3月的不同日子里作圣纪,纪念穆罕默德的逝世,是个忧伤的日子。念经做善事,宰牛宰羊,设宴聚餐。有些教坊作圣纪的规模很大,设席数十桌甚至上百桌,参加圣纪者多达400~500人。

母亲节和父亲节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现在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遵行这个伟大的母亲节。这一天各商店、酒楼、珠宝店、旅游商店、娱乐中心的门前,都以各式各样洋溢着亲情的优惠广告,唤起人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忆。为人子女者都给母亲送上一支鲜花、一件礼物,表示祝贺。有的地方还组织集会,为他们的母亲们隆重庆祝这个节日。

母亲节始创于美国,创立者是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安娜·查尔维斯女士。她是个热情而坚强的女性,同时又是深爱母亲的孝女。她是为实现母亲的遗愿而创立这个节日的。她的母亲安娜·里夫斯·查尔维斯夫人,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曾担任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为安德烈美以美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课程。在讲到战争中捐躯英雄的故事时,她感慨万分。认为应该给失去儿子的母亲创立一个纪念日,以给母亲们一种慰藉。1905年,安娜·查尔维斯的母亲逝世。她为了纪念母亲,立志要实现母亲遗愿,创立母亲节。她到各地讲演,编印宣传品,宣扬母爱的伟大。她的倡议得到美国各地各界人士的支持。1910年西弗吉尼亚州首先正式承认母亲节为公假日;1914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规定母亲节为全国性节日,威尔逊总统也明令规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由于安娜·查尔维斯的母亲生前特别喜欢康乃馨,这种鲜花便成为母亲节的象征。

父亲节是由美国人约翰保斯杜德夫人于1910年发起的。杜德夫人幼年丧母,全靠父亲抚养成人。她为了纪念慈爱的父亲,选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因为6月太阳的热力是全年最温暖的,也是日照时间最长的时候,正像万物得到阳光的照耀而滋长一样。寓意深长。开始,遵行“父亲节”的人很少,到1924年在美国总统柯立芝的大力支持和号召以后,“父亲节”便在美国普遍起来。今天,人们感谢父恩的节日已遍行全球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因此,“父亲节”已无形中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节日。

情人节

关于情人节的起源,主要有这样三种说法:

一种是:公元前3世纪,罗马帝国基督教徒瓦伦丁因反对当权者被捕入狱,在狱中得到监狱长的女儿的悉心照料,建立起感情。公元前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前给她写了封信,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和情怀。此后,基督教徒为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另一种说法是,瓦伦丁违背皇帝的旨意,秘密为青年人举行婚礼而遭监禁致死,死后成了情人们的“守护神”,情人节是纪念他的节日。

还有一种传说是:为纪念古罗马的牧神卢帕库斯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人们总在这天举行游戏和舞会,在活动中,男青年可在“签筒”中抽出写着少女名字的签片,被抽中的姑娘就成为他的情人,这一天也就成了“情人节”。

按传统习惯,每年2月14日这天,每个有情男子都把爱情保证送给自己的心上人。保证的代表是礼物。一般少女,在这天中总能接二连三地收到很多礼品,收到的礼物少,就会因自己缺少吸引力而伤心。

外国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尊敬师长已蔚然成风,不少国家规定了“教师节”。

俄国法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教师节。节日里,有的家长给教师敬献鲜花,有的家长赠给教师经典书籍作为纪念;有的家长亲自辅导孩子制作精致的手工艺品作为赠给教师的礼物。各地学校普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教师节期间。它以集体的名义给教师赠送礼物——嵌有孩子的照片,带有对教师美好祝福的精美“纪念册”。

法国的“教师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节日里,学生、家长都要带上礼物到教师家里表示感谢。在法国教师被称为“人类智慧的天使”。

德国的教师节是每年6月12日,印度的教师节是9月5日,委内瑞拉的教师节是1月15日。

愚人节与诚实节

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是个开玩笑的日子。它盛行于西方许多国家,而且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根据传统风俗,在这一天人们可以任意开玩笑,报纸、电台也可以报道假新闻,甚至玩弄恶作剧。在1987年的愚人节里,法国一家地方报纸报道,在法国东部的一个游泳池里藏有3颗大钻石,结果使30人前往游泳池,潜入水中寻找这笔财富;英国一家日报也发表一张“独家新闻”照片,上面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公园的一条长凳上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接吻。在这一天,西方报纸报道的新闻,有不少是开玩笑的,人们要谨防上当。

愚人节的起源不详,根据史书记载。它与其他节日有关,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和印度的欢悦节有相似之处。其时间的选择,似与春分有关,这时天气变化突然,似乎是大自然在愚弄人类。

中世纪欧洲也曾有个愚人节,定在1月1日或此日前后,特别盛行于法兰西,庆祝内容包括推选假主教或假教皇,模拟教会礼仪和上下级官员互相易位。这种习俗可能起源于异教的农神节,后被禁止,16世纪绝迹。

美国威斯康星州有个“诚实节”,每年5月2日该州居民都要庆祝这一节日。这个节日也叫做不说谎纪念日,因为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年仅8岁而诚实的男孩子而设立的。

这个男孩名叫埃默纽·旦南,5岁时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孤儿被收为养子。在埃默纽8岁时的一个夜晚,他刚睡着,被楼下的敲打声惊醒。他急忙下楼,只见继父继母正在谋杀一个寄宿在小酒店里的小贩。第二天一早,他的继父要他在警察面前说谎。埃默纽回答说不想说谎话,于是继父母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逼他说谎。经两小时的抽打,埃默纽仍然说:“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埃默纽被活活打死了。后来,市政府为纪念埃默纽的诚实,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个塑像,纪念碑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

佩黑纱志哀的由来

在欧美国家,黑色是表示哀悼的色彩,因为黑色严肃庄重。在古代,欧洲许多民族都有这样的习惯:一旦有人去世,死者的亲属立刻把自己伪装起来,或在身上涂黑色泥巴,穿上干草衣服;或用黑布将全身包裹起来,其用意在吓跑死神或不让死神认出。

在左臂佩戴黑纱以示哀悼的方法是英国仆役首倡的。在古代欧洲,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穿黑色丧服志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发明了佩戴黑纱的办法。由于它节俭易行,所以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以致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下半旗志哀仪式

一个国家的首脑人物逝世了,通常都要把悬挂在旗杆上的国旗下降一半表示致哀,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也要下半旗以示志哀。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一个国际惯例。

下半旗志哀方式,据说是在1612年由英国海船“哈兹·伊斯”号首创的。哈兹·伊斯海船在北美北海岸探寻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时,船长不幸遇难。为了表示对船长的敬意和哀悼,船员提议下半旗。后来,发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法这种志哀方式,因此,下半旗志哀的方式便在海员中逐渐流行开来了。这种庄重的志哀方法,后来逐渐被陆地上采用。英国首先采用这种志哀方式,遇到国家首脑或重要人物逝世时,以下半旗哀悼。后来,其他国家相继仿效,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志哀方式。

婚礼中撒彩纸的由来

在婚礼中,有来宾向新郎新娘撒彩纸屑的风俗,以此表示对新人的祝福。

这种风俗起源于中古时代的意大利。当时有这样的习惯: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细小的糖果,以祝福新人过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但名称却没有改,仍是意大利文中的“糖果”。

婚纱源起

如今新婚的伴侣,喜欢男着西装,女披婚纱,拍一张合影纪念。但这种结婚礼服却不是中国的传统方式,它起源于欧洲的服饰习惯。

新娘所穿的连衣裙款式,下摆曳地的白纱礼服,原来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在古代欧洲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和祝福,这样才算合法婚姻。新娘穿白纱礼服是向神主表示虔诚与纯洁。

新郎的礼装款式来源于欧洲19世纪骑马所穿的外衣,进入20世纪后才逐渐被作为正式礼服来穿用,它采用黑颜色以示高贵和严肃。近年来,这种男礼服已被黑西服套装代替了。

剪彩的由来

目前,剪彩的风尚已风靡全球。大凡一些高大建筑物的落成,大型电站、水坝竣工,各种形式的展览、博览会开幕,隆重的庆典等。都要请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前来剪彩。

其实,剪彩是20世纪初才开始的。从兴起到现在还只有近80年的历史。美国是剪彩的发源地。美国人做生意,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每当新店开张前,就在清晨打开店铺,并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这样既可防止开张前被闲人闯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徕顾客。布带取走,宣告商店正式开张。

1912年有个叫威尔斯的老板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华狄密镇筹办了一家大百货公司。按照传统风俗,清早便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的时刻。威尔斯10岁的小女儿牵着一条狗匆匆走出店门,无意中碰断了布条。顾客以为公司已经开张,于是蜂拥而入,争先恐后地购买货物,给开张之日迎来了大吉大利。

后来竟在第二家百货公司开张时有意让其幼女碰断布带,果然开张大吉。于是人们互相仿效,大为推广。传统的横挂布条的习俗又加进了让女孩碰断布条的新内容。

进入现代,小小的布条被五彩缤纷的彩带取而代之,人们开始在开张时刻用剪刀郑重地剪断彩带,“剪彩”因而得名。随着这一习俗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普及,使用的剪刀也越来越高级,有的甚至是黄金制的。

碰杯与干杯

关于“碰杯”这一礼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一种看法认为,饮酒碰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在饮酒的时候,鼻子能闻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头能尝酒味,唯独耳朵不能感受。于是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们想出在饮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听到酒杯的清脆响声。久而久之,这种做法逐渐成为一种酒席上的礼节。

另一种说法是:在古罗马武士“角力”竞赛前,双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励。但由于酒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证明酒中没有毒药,所以在喝酒时,决斗双方先把酒相互倒出拌和,然后一饮而尽。这种风俗后来逐渐变成了今日饮酒碰杯的习惯。

据说“干杯”一词起源于16世纪的爱尔兰,原意为“烤面包”。当时的爱尔兰饮酒者常有这样的习惯,将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纯性。

直到18世纪,“干杯”才有今天的含义,并且发展成祝酒颂词。干杯时人们往往要相互碰杯,据说这与教堂敲钟一样,是为了驱除恶魔。而且过去干杯时必须右手执杯,伸直与肩齐,这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腰间没有暗藏武器。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