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164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03:12  |  分类:

军史乡土

第8章

甲骨文发现至今仅仅百余年,而其研究工作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已由射覆式的猜测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甲骨学,而且是世界文科的“尖端学科”之一,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都有一批甲骨专家,都出版了有关甲骨文和殷商史的专著。群雄争霸——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一个大的动荡时期。在其后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相称霸,相互间进行混战,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到战国时期,一些小的诸侯国不断被兼并,出现了著名的战国七雄。其中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最后通过战争统一了中国。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当时政治军事斗争的显著特点之一。产生这种霸权政治,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奴隶制向封建制急骤转变;周天子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的。当时,各诸侯大国往往由于势均力敌,互不相让,所以借“尊王”的名义,争做盟主,以达到控制小国,夺取优越的政治经济地位的目的,由此形成了春秋时期争霸斗争的特点。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阊(包括夫差)和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首建霸业。

齐国是太公望吕尚的封地,为东方大国。春秋时期又有所发展,兼并了四周的一些小国。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对内实行了“寓军令于内政”和“相地而衰征”等一系列改革,国力增强;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救燕国,“存邢救卫”,击败戎狄,保卫了华夏文化。特别是公元前656年,齐联合鲁、宋、郑等国伐楚,观兵召陵,屈服了楚国,声名大振,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封齐恒公为“伯”,从而得到霸主地位。但是,他死后国内大乱,诸子争权,国力不振,齐国从此失去霸主的地位。继齐桓公称霸的是晋文公。晋国在武公、献公时曾得到迅速发展。献公死后,国内累生变乱,国力一度下降。晋文公即位后,任用贤能,改革内政和外交,使晋国的威望和地位迅速提高。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并邀来了周襄王参加,周襄王册封他为“伯”。晋文公的威名超过了齐桓公,晋国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原的霸主。此时,能与中原大国匹敌而争霸的是楚国。经过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三代的经营,楚国势力发展到中原地区。楚庄王借伐陆浑戎之机,观兵周郊,问鼎中原,是当时最强盛的大国。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楚军大胜,楚庄王建立了楚国几代君王梦寐以求的霸业。春秋末期,吴、越相继称霸。晋国为了击败楚国,采取联吴制楚的策略,积极扶持吴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大举伐楚。攻占柏举之后,五战五胜,攻克郢都,楚国几乎亡国。从此,楚国元气大伤,无力北上,只好向东、南方发展了。为了复仇,楚国采取联越制吴的策略。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