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生小说 > 都市小说 >名记 > 第002章衣锦归乡
第002章衣锦归乡
作者:西北人   |  字数:3595  |  更新时间:2010-03-13 16:57:45  |  分类:

都市小说

出门好多年了,赵一丹很少回家。由于多种原因,总是没有时间回家去好好地呆上几天。他时常想念自己的白发老母。光有钱给母亲寄去,那不能代表自己的孝心,不能为自己尽孝。可是自古忠孝不两全,虽然现在社会不这样说了。但自己多多少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离不开身。

赵一丹把记者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非常了不起了。无论如何也得回家去一趟。那个生他养他,他个魂牵梦绕地方。常常出现在自己的梦里,有时候泪湿了枕巾。

三十多岁的赵一丹,身体略胖,浓眉大脸,站在高大敞亮的办公室里时,他的思绪回到遥远的故乡——华夏国西北龙州的一个山乡小镇,赵家川。华夏国2009春节,赵一丹有半个月的公休假。正好赶上回家过年。

时近,腊月二十八了。赵一丹山乡致富带头人,华夏国企业家的哥哥赵强打了一个电话:“哥,过年我回家。不要给人张扬,我悄悄地回来呆几天就走。”

“嘟嘟”两声号响。赵一丹的奥地轿车停在了家门口。赵一丹和妻子李洪霞,女儿赵桐出现在老家门口。

已是大年三十。赵家大房头的叔叔、婶婶、哥哥、嫂子、姐儿妹子,还有其它房头慕名而来的亲房老辈、同辈中人都迎出门来,如迎接贵宾一样,在家门口自然而然地排成一队,显得庄重而又严肃。

赵一丹无疑是赵家大房头里的核心人物。叔叔婶婶说话很谨慎,同辈人更是不敢随意说笑,有的还有些怕赵一丹,尤其是侄儿辈,一看到赵一丹立马底下头来,一幅手足无措的样子。

在进大门时,本来是长辈依次先进的,可是这次长辈转身要赵一丹第一个进门。赵一丹自然知道这个礼,决不能先进。可是长辈们执意让赵一丹先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你和国家的领导和地方州长大员都一块儿吃饭,平起平坐。我们虽然是你的长辈,但是小老百姓一个。

赵家大房头里,赵一丹的确算见过大世面的第一人。这个穷山沟沟里多少代没有出过一位在华夏国国家高层部门混的大人物了。国人报国际部资深记者,赵一丹不敢这样说,只说“报社记者”。在电视上不是也老看记者嘛,就是那个样子,跑前跑后的到处采信息。

但是老辈们说,那可是国家第一大媒体,国人报的社长就是华夏国国家委员,用华夏国的行政级别来说比正州级州长的官还要大出半级。此外,华夏国的行政级别有正州级、副州级,正局级、副局级、正处级、副处级。

凡是大学毕业生进入国人报社后,一年之后就是科级小干部,在那儿科级都不算干部,处级干部多如牛毛,提拔一次就是副处级或正级,只有局级干部才相对的较少些,不过3000多号员工中,(厅)局级干部也占到20%,处级干部占40%。说到某一小部门,就两三个处级干部,或相对处级干部还着几个大头兵。

赵一丹也是国人报中的一员,但是要论行政待遇他还没有混到州级干部。但是也是正局级干部。如拿职称来评说,资深记者一级相当于正厅级,有可能随着肩上的担子越重,这个行政级别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可是在媒体内部赵一丹道没有觉的他自己是个官,只是工作比较重要,担负的责任不一样罢了。

华夏国人报中的那种人人平等思想他时时告戒自己,要时时和老百性打成一片。如果拿出来轮资排辈那还是有些身份,如派地方工作,也是一个厅级大员。放到州里也可以担任要职。国人报的一位时政部资深记者,后来从报社的行政口调到东南熊州还当了州长。

赵一丹不愿张扬的原因,他见的首脑多了,自己就是一个做事的,并不是华夏国的行政官员,或着国家首脑,自然没必要那么前呼后涌的讲排场。玩文字的人都是比较随合之人。如杜甫、李白、苏东波、江夔、贾岛等。再着当记者本来就和三教九流打交道,什么人见多了。再着见到乡里乡亲,老百姓有必要摆个官架子吗?自己觉的别扭。

你说在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上,见的人是自己母亲,长辈同辈,自小时打们是打着赵一丹的屁股蛋长大的人,看着自己青鼻子掉线的样子长大的,能对他们摆个官架子不。那不搞自己的滑稽不是。官员摆架子是给别人看的,又不是给家里人看的。当官的大部分还是怕老婆呢。表面上风风光光,回家跪搓板的大有人在。你看一部分官员腐败就是先从家里人开始的。老婆的枕边风吹的多了。或者是情人的床上搞的欢了。

再着赵一丹本来就不想让地方父母官知道他。好自己过几天安生日子。放飞心情,每天在官场上跑得多了,心情烦燥了。神经都紧紧张张的,都快闷出病来。回家里什么事都不用想,尤其是回到母亲身边,那一个人整个儿就变成了小孩子。体验母爱的伟大。

还有,如果叫老乡都知道了自己是个什么官员。那老乡本来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使的人,那他这么大的一位记者,每天就会为一引起鸡毛蒜皮的小事忙得做不了大事。观察国际形势及时为首领提供重要信息。当然赵一丹还是抽空做一些事,比如帮家乡孩子上学搞个扶助,或者找朋友帮贫等等的。或者打工兄弟被黑心老板侮辱的严重,不给钱。只要赵一丹知道了,定会帮老乡爽一回。除奸扬善。

这人活一场就是自己奋斗的过程。过好过坏全凭自己。当然,赵一丹有时候还是不得不为村子里的父老乡亲办一点事。比如,乡镇一些“电老虎”摆谱欺负赵家川人用“高价电”的事。还帮当地的一些穷苦孩子,找企业家赞助的学费什么的。一般是当地父母官没有把爱心伸到之处,赵一丹觉的找父母官太麻烦,还不如就在外地悄悄解决了。所以村子里人村人还是为这等小事一直念念不忘。赵一丹有时候打心里感动,这些扑实的农民,你只要给他办一件小小的好事,他都记着情,他们真是很善良。希望当地父母别太腐败,多做做一些为民解困的实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氏家族中,千百号人里面,能算上国家公务员,也是曲指可数的一两个人,副科级,科级干部,最大的一个官是正团级军官(处级,到地方工作,还降一级,副处级)。与这些相比,赵一丹知道不知底他底细的村人及家里人,还是把他这个“小记者”高抬了一把,给足了面子,也表达了心里的尊重。赵一丹颇感激动,朴实的村人,为你们做一点点好事,你们都念念不忘……赵一丹只好拉着长辈的手一块儿跨进门去。

按乡俗,赵一丹先要给老先人上香,但是跨进上房门时,桌子上还空空荡荡。赵一丹问家人,为什么老先人的纸还没有座上呢?家人说,这不是等赵一丹一块儿去接纸,因为赵一丹多年回不了家一趟,这一次回来,家人特意安排让赵一丹接一回纸(接纸就是请老先人的灵位),也好让老先人感受一下小字辈中出了人才。

赵一丹只好匆忙洗把脸,换了一套衣服,陪上长辈们去接纸。用一个木盘端上三柱香、一道表、一壶奠酒、一杯奠茶。在家族老小的簇拥下,到大门外的干净空地,面对祖坟的方向,烧香表、磕头、作揖、奠酒奠茶一毕,回到家里,在桌上供起家谱(平时,也就供一个三代,这一次供起家谱,也是想让老祖辈人看看赵一丹,享受一下赵一丹的香火,也算光宗耀祖),再如前番礼毕,全家人才坐定。

赵强从车上,拿出自己给老家人的过年东西及礼品。自然是家里人从来没有见过的好烟好酒好茶,如软硬中华、玉溪烟等,毛苔、五梁液等,铁观音、黄山毛尖、碧螺春等。山珍海味有,北京全聚得考鸭、平遥牛肉、宁夏羊肉、冷冻龙虾、带鱼、鱿鱼等。还为家族中的孩子准备了红包,知名上等巴焦、火龙果、榴莲、菩堤果、人生果等几十种水果。当然在给大家分发水果之前,先给祖先的桌子上供上,然后给家中的长辈先吃,然后才是小字辈享用。

接下来的一件事送灶神。当然这事也得赵强的爱人出马,一般都是家庭主妇送灶神,赵强记得小时候,陪母亲送灶神的样子。母亲在给灶神烧香奠酒奠茶时,让赵一丹求灶神:灶神啊、灶神,恳请您老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让我们的光阴蓖麻开花节节高。

送完灶神之后,才是贴对联和门神。不然门神贴的早了,老先人怕门神请不门。

来人其乐融融,问长问短。赵一丹一一回答。由于大年三十时,各家的人都不能在赵一丹家呆得时间长,赵一丹忙分发完礼品后,与族人告别,族人都邀请赵一丹初二之后上他们家串门,赵一丹一一答应了。最后只留下自家的几个人,赵一丹才有空躺在自家坑上休息。

这时赵一丹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州长打来的电话,一个府长打来电话,说大年初三他们亲自登门与赵一丹喝两杯。还埋怨赵一丹不够意思,到了州里也不说上一声,去他们州里坐坐。到了府里也不去看看老乡。咱们这个土窝里,能在国人报出现一名资深记者,那的确是出了一位文巨星。怎么当上记者就不认父老乡亲了,说的赵一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赵一丹只好说说,行行,欢迎,欢迎。等过完年,他去州里和府里看看上看二位大人!两位领导听到赵一丹的回话,高兴地说:“对嘛,这才显的亲热,也不生份。不见不散。”

衣锦还乡之后,村人盛传赵家又出了一位大人物——赵一丹。一时间,赵一丹的出身转成为家家户户的谈资和村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胸怀大志着必成大器。

多年来,以赵一丹的太爷赵恒为首的大房头一脉,被本族人贬称:“三代不出人才——猪狗不如的一代“,在第四代接连出了两位”大人物“,一是被本族人尊称“一技独秀”的赵一丹哥赵强,另一个就是后来居上赵一丹——知名记者。随后赵家川人给赵强和赵一丹加封一个荣誉称号:“赵氏双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