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爸爸妈妈讲给男孩听的励志故事 > 第五部 分美德篇:
第五部 分美德篇:
作者:张兵   |  字数:14139  |  更新时间:2009-12-14 16:45:39  |  分类:

儿童教育

从小培养男孩忠孝感恩的德行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而现在有的孩子太自我,根本不懂得孝敬爹妈,这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对孩子好没错,但别把孩子宠得太离谱了,对父母冷漠的孩子是社会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不妨借用古人那些忠孝感恩的故事,化危险炸弹为一颗优良大树的种子。

结草衔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魏颗是晋国的大将,他的父亲是晋国的大夫魏武子。

魏武子的家里有个年轻的女佣人芹芹,一直负责照顾他的生活。一次,魏武子生了一场大病,病得还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状况不是很好,可能很快就要死了,于是他找来儿子魏颗,对他说说:“我死以后,你一定要为芹芹找一个好人家,把她给嫁了。”

过了一段时间,魏武子的病果然越来越重了,找了全国最有名的大夫,用了好多的药也没让他好起来。一天,魏颗到床前来探望父亲时,魏武子指着芹芹对魏颗说:“我死以后,你一定要让她给我陪葬,在埋我的时候,把她和我埋在一起。”魏颗听了父亲的话觉得很诧异,之前还说要帮芹芹嫁个好人家,这会儿又变卦了,但他也没有说什么,劝父亲说:“爸爸,你不要乱想,你会好起来的。”

后来,魏武子真的死了。但魏颗没有按照父亲临死时候说的话,把芹芹活埋在父亲的坟墓里。而是像父亲第一次说的那样,为她挑了个好人家,让她出嫁了。

他家里人有些不明白,问他:“为什么不按照你父亲的话去做呢?”

魏颗回答说:“父亲在病重的时候,头脑已经糊涂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根本就没想,如果把芹芹埋了,那芹芹就没命了。所以他说的陪葬之类的话,我不能照着去做。他在刚生病的时候,曾经跟我说要我把芹芹嫁出去,那时候,他的头脑是很明白的,所以我就按照他那时所说的话去做了。这样才是对的。”

过了几年,晋国和秦国打仗,晋国大将魏颗和秦国的大将杜回打了起来,杜回是秦国有名的大力士,魏颗想要打败杜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两个人直打得汗流浃背,也难分胜负。两方的军士们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儿,一会儿秦军惊呼一声,一会儿晋军又惊呼一声。

就在这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头儿,他用地上的草,编了一条长长的草绳,然后把草绳结了一个套,拿在手里轮了几下,又一松手,那个草绳套就直直地向秦国的将军杜回飞了过去,落下来的时候,正好套住了杜回,就像套牛一样把杜回的头套得紧紧的,老头儿手一用力,就把杜回拉得摔了个仰面朝天,魏颗趁机活捉了杜回。

秦国最厉害的大力士被活捉了,军士们当时就乱了,结果晋军打了个大胜仗。等魏颗捉完杜回,想起那个老头儿的时候,却发现老头儿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士兵们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走的。

那天晚上,魏颗躺在床上要睡觉时,看到白天的那个老头儿走进了他的房间。魏颗问他:“你是谁?”那个老头儿说:“我就是芹芹的父亲,当年,你父亲去世后,你让我的女儿出了嫁,没有把她活埋在你父亲的坟墓里,你对我家有恩啊!我今天结草绳帮助你,就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说完,老人就不见了。

而“衔环”说的是另一个朝代的故事。汉朝的时候,有个叫杨宝的人,他非常有学问,朝廷几次请他去做官,他都不愿意做,只想在民间做个教书先生。

杨宝小的时候,一次爬华阴山时,在山北边看到一只被老鹰啄伤的小黄雀。只见小黄雀掉在树下,身上爬满了蚂蚁和虫子,羽毛掉了好多,一直在发抖,非常可怜。杨宝看到了,很心疼这只小黄雀,于是就把它带回了家,养在一个小箱子里,每天都细心地用食物喂它,一直养了一百天。

一百天以后,这只黄雀的伤完全养好了,羽毛也长全了,杨宝就把它从小箱子里拿出来,捧在手里,对它说:“小黄雀,你的伤已经好啦,你快飞回家去找你的家人吧。”那只小黄雀就像听懂了他的话一样,扑愣着翅膀飞走了。

那天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小孩儿向他磕头,对他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你是一个仁爱的人,有着慈悲的心灵,多谢你救了我,为了表示我的谢意,我要送你一份礼物。”

只见这个黄衣服的小孩儿从身上摸出了四个白色的玉环,他把这四个白玉环递给杨宝,对他说:“这四个白玉环,会保佑你的子孙都做大官,而且都是受人尊敬的大清官,就像这四个玉环一样,没有一点缺点。”

杨宝长大后果然不喜欢做官,但是他的儿孙们,一直有四代人都做了大官。他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都是热爱国家和百姓的好官、大清官,他们的美德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呢。

在“结草”和“衔环”的故事中,魏颗和杨宝所付出的都是举手之劳,也就是说,他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但是受到他们帮助的人,却用巨大的回报报答了他们。结草衔环这两个故事,被后来的人们当做感恩的典型,一代一代地讲给孩子们听。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就要伸出自己的手,不要看见了却不管。同时,也一定要学会感恩,受到别人的帮助后要记得报答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哪怕是别人只给了我们一滴水,我们也要回报给别人一眼清泉。

王祥卧冰求鲤

——孝敬父母时做个“一根筋”又怎样

说是距今1600多年前,也就是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叫王祥。王祥生的乖巧可爱,尤其是心地善良,宽容大度,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双亲,宽容小朋友的错误。周围的人都十分喜欢他,纷纷称赞王祥的父母养了一个好儿子,他的父母也为自己孩子的乖巧和讨人喜欢而开心,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过得其乐融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王祥长到十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突然因故去世了,从此,家里只剩下王祥和父亲两个人,一向热闹的家里突然就变得冷冷清清了。

后来,父亲为了能有个人照顾王祥,就为王祥找了一个后妈。家里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原以为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时候,渐渐地王祥发现,这个后妈心狠手辣。他根本就不喜欢王祥,不让他吃饱穿暖不说,后妈还处处跟王祥作对,所有的事情,不管王祥怎么做,后妈都说他做的不对,对他重则打轻则骂,王祥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

除此之外,后妈还时常在父亲面前数落王祥的不是,起初父亲也不相信后妈的话,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有父亲在场的时候,后妈还不敢对王祥怎么样。

可是说的多了,父亲逐渐相信了后妈的话,果真以为自己的儿子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乖巧懂事的好儿子了,也开始帮着后妈一起责骂王祥。从此,后妈的气焰更加嚣张,她开始当着所有人的面为难王祥,让他一天都不能安宁。

面对后妈的虐待,父亲的误解,王祥却依然一如既往的关心照顾父母,甚至比以前更加耐心细致,连半句怨言都不曾有。

面对王祥的苦难遭遇,引起了邻居们的关注,纷纷慨叹:

“唉!苦了祥儿这个孩子了!那么苦还那么能忍!”

“是啊!都是他那苦命的娘走的太早,才丢下他在人世间受这份罪,可惜哦!”

“哼!我要是王祥,肯定早跟他后妈吵起来了,怎么还可能忍这么久!王祥真是条一根筋!”也有人在替王祥打抱不平的同时还嘲笑他。

可所有的话,王祥都像没有听到一样,他依旧像从前一样,为父母端茶递水,劈柴做饭。因为他一直认为:照顾父母是儿女的责任,更是义务,不管父母对自己如何,他都一定要好好把父母孝敬下去!而且他始终相信,凭着自己的一根筋,他也一定会感动后妈,感动上苍的。

所有的一切在一个冬天发生了彻底的转变。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王祥的后妈生病了,就在这一天,她非要喝鲤鱼汤。而且说,医生说了,只有喝最新鲜的活鲤鱼做的汤,她的病才能尽快好起来。

王祥一言不发地拿着钓竿出门了,因为他知道,这么冷的天,市场里是不会有小贩卖鱼的,就连鱼塘里是不是有鱼他都不能确定。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要想早点治好后妈的病,我就必须要找到活鱼!想到这里,王祥迎着寒风大踏步地向鱼塘走去。

数九寒天,这时的河面早已封冻,哪还有鱼的影子啊!看来要想找到活鱼,只能让河面的冰融化了才可以啊!可是怎么让冰融化呢?好像只有我用自己的体温才行啊!想到这里,王祥不由分说,便解开衣服趴到了冰面上。一分钟,两分钟……半个时辰,一个时辰……就在王祥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他看到两条鲜活的鲤鱼跃然冰面,于是他紧紧抱着活蹦乱跳的鲤鱼往家赶。

“娘,我抓到活鱼了,我抓到活鱼了!”王祥兴奋地大叫,“娘你等着啊!我这就煮汤给你喝!”这时,原本只是想要为难王祥的后妈突然良心发现,为王祥的孝心所深深感动了。她起了床,一把搂过王祥说:“我的儿,苦了你了,娘不喝鱼汤也可以,只要你好好的就行……”

从此,王祥一家又像以前那样安静祥和了。据说,自那以后,每年冬天河面结冰的时候,王祥趴过的那个地方都会出现一个人体趴卧的印记。

虽然这是发生在晋朝的事,可是,“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到了现在,直到今天,谈到孝敬双亲,人们都会想到这个故事,还有后人作诗说: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孝敬父母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一根筋也没什么不好,人心总是会被真情感化的。作为儿女,现在当然已经不需要吃太多的苦,但一些小事还是需要做的,比如在父母辛苦了一天回到家的时候,即便是为父母送上的只是一杯水,父母也会很感欣慰的。

黄香温席

——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黄香的小孩子。尽管他的家境十分贫寒,可是小黄香从小就十分刻苦地学习。他看见父母每天在田里辛苦地工作,心里很是心疼他们。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有出息,好好孝顺父母。

九岁的时候,黄香的母亲得了重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父亲每天要辛苦地种田赚钱养家,照顾母亲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年幼的小黄香。

每天清早,小黄香先给母亲把中药煮好,然后端到母亲的面前看着母亲把药给喝了。等母亲喝完药睡下了,他就开始做家务。择菜、煮饭、洗衣、打扫卫生,他希望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这样母亲就能够更安心地养病,父亲累了一天回来后也能够好好地休息。

虽然家务很多,但是小黄香还是非常刻苦地学习,一有空他就读书、练字。家里穷没有办法让他去学校,他就蹲在教室门外听老师讲课。乡亲们都非常喜欢他,经常送一些课本、笔、纸给他用。小黄香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刮着,吹到人的脸上像刀子一样痛。小黄香的妈妈病情加重,去世了。爸爸和小黄香都非常伤心。可是爸爸还要坚持到外面工作挣钱。小黄香的心里可心疼了。

冬天的晚上,屋里和外面一样冰冷。辛苦了一天的爸爸回到家还要睡冷得像冰一样的被窝,直到半夜才能睡着。小黄香的心里十分着急。白天的时候,小黄香连书都没有看,一个人在屋里想:“怎么才能让父亲睡得踏实呢?”后来,他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

晚上,劳累一天的父亲回来了,黄香把做好的饭给父亲端到桌上,就故意说:“我要去读书了。”然后一个人到父亲的屋子里,帮父亲铺好床,然后把自己的衣服脱了,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给父亲暖被窝。

被窝里可冷了,小黄香忍不住发抖,冻得牙齿咯咯响。但是他一想到能让疲惫的父亲睡一个好觉,心里就高兴了起来。被窝一会儿就被小黄香给捂得暖和了。小黄香连忙招呼父亲睡下。父亲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一会儿就睡着了,看着父亲睡得这么香,小黄香觉得非常开心。

冬天悄悄地走了,夏天静静地来了。小黄香家的房子因为很小很矮,所以屋里总是很闷很热。蚊子和苍蝇总是在耳边“嗡嗡嗡”地叫着,惹得大家的心里很烦很急。

晚上的时候,邻居们都到屋外的院子里去乘凉,小黄香的父亲也坐在院子里,他说:“屋里实在热得让人没法睡觉,我还是等凉快些再睡吧!”大家不停地摇晃着芭蕉扇,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般说话,谁都没有注意到小黄香在干什么。

突然邻居中有人发现小黄香不见了,就大声问到:“咦?小黄香怎么不见了?”父亲一听,急忙站起来大声喊到:“黄香!黄香!”只见小黄香急急忙忙地从屋子里跑出来说:“我在这里,在这里!”大家仔细看着小黄香,只见一颗颗大汗珠从他的头上滴下来,衣服都被汗给湿透了。他手中拿着一把芭蕉扇,还在呼呼地来回扇着。

大家不解地问:“小黄香,你这是在干吗啊?大家都在乘凉,你怎么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呢?”小黄香用手挠挠头,说道:“我在屋里一边看书,一边用扇子把屋里的蚊子和苍蝇给赶出去,这样屋里的空气也能凉快些。”

大家觉得很好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多累啊!”小黄香看了看父亲,说:“我把屋里给扇得凉快些,把蚊子和苍蝇都赶跑,这样父亲睡觉就可以睡得踏实了!”父亲听后,把小黄香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开心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心疼地对小黄香说:“孩子,你真是爸爸的好孩子啊!”邻居们也都感动地哭了。

小黄香的故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邻居中传开了,大家都夸小黄香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后来,小黄香长大了。大家都推选他做当地的父母官。大家说:“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当了官以后也肯定是个好官。”正如大家所料,黄香为当地的老百姓办了很多的好事,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育大,我们常常说:“长大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但是什么叫孝顺?我们应该怎么孝顺呢?真正的孝顺应该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给辛苦工作的父母泡一杯茶;帮父母洗洗碗筷;给父母拖捶捶背……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小事,它会让你的父母发自内心地开心起来,让他们觉得为了家庭再辛苦也值得。

劈山救母

——母爱是世上最神圣的一件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书生叫刘向,他刻苦读书十几年,希望将来能考中状元,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一天,在上京赶考的路上,刘向路过一座雄伟壮丽的高山,他问附近的居民这儿是哪,居民告诉他:“这儿是华山,山上供奉的是华岳三娘。”书生觉得这座山十分雄伟,打算登山游玩,顺便拜祭一下华岳三娘。

你知道这华岳三娘是谁吗?她是天上王母娘娘的三女儿,她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郎神杨戬。三娘受王母的委派,来到华山做山神,整天都在山上接受村民的拜祭,非常得无聊。所以没有人来山上拜祭的时候,她就跳下莲花宝座变成自己本来的样子。她十分喜欢跳舞,经常一个人边唱边跳来打发时间。

这天,她又像往常一样在跳舞,突然发现有个书生走上山来,于是她立刻跳上莲花宝座,变成塑像,一动不动地注视着书生。这个书生就是刘向。他走进庙里,一眼就看到了莲花宝座上三娘的塑像。只见三娘神态安详,面貌俊丽,一双眼睛温柔中包含深情,嘴角露出丝丝微笑。

刘向不自觉地看呆了,他被三娘的美貌所吸引,不想离开庙了。他心想:“一个男子汉,除了建功立业外,最重要的就是娶一位貌美温柔的妻子,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刘向真希望三娘可以活过来,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于是刘向拿起毛笔,将自己对三娘爱恋的心情全都用诗歌的形式写了出来。

这一切都被三娘看在眼里,她心里非常开心,眼前的刘向长得很帅,很有风度,所写的诗歌朗朗上口,饱含深情,一看便知道是个有才华的小伙子。三娘的心里像小兔乱撞一样的不安。她觉得自己也已经爱上了这个书生。可是自己身为王母的女儿,是天上的神仙,神仙如果和凡间的人结为夫妻是要受惩罚的。看着刘向离开庙宇后悲伤的样子,三娘决定就算受惩罚也要和刘向结为夫妻。

于是她变成一名普通的女子,追上刘向,向他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表示愿意和刘向结为夫妻。刘向开心极了,他把三娘带回家里,白天两人一起种田、做家务,晚上三娘陪着刘向读书,生活得非常开心。

几个月后,刘向要参加考试了,而三娘也怀了刘向的孩子。刘向告诉三娘:“等我这次考上了状元,以后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开心地生活在一起了。”刘向把自己的传家宝给了三娘,并给未出生的孩子取名为“沉香”。刘向凭借自己的才华考上了状元,并被皇帝封了大官。

本来可以幸福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现在却面临着分离的痛苦。原来,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三娘私自和刘向结为夫妻的事情后非常生气,决定把三娘抓回天上接受惩罚。

三娘想到自己未出生的孩子,一点都不害怕哥哥二郎神,她说:“我一定要把沉香生下来,并且养育他长大。”于是二郎神和三娘大战了几个回合,因为三娘身上带着王母娘娘最厉害的一件法宝——宝莲灯,所以二郎神根本打不过三娘,垂头丧气地逃走了。

可是好胜的二郎神不甘心失败,他觉得打不过三娘的事情要是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一定会取笑自己的。他便派啸天犬趁三娘不注意的时候偷走了宝莲灯。结果,二郎神抓住了三娘并把她关在华山下的黑云洞里。三娘想着肚子里的孩子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她觉得只要孩子是安全的,就算自己死了也是开心的。

几个月后,沉香在这个洞中出生了,他“呱呱”地落地,三娘看着孩子健康的样子,开心地笑了。三娘看见来送饭的夜叉,求他把孩子送给刘向,让孩子可以过正常的生活。夜叉被三娘感动了,帮助三娘把孩子送到了刘向的身边。

东去春来,时光总是很快地溜走,转眼八年就过去了。黑云洞里夏天的时候非常炎热,冬天的时候又非常寒冷。可是在三娘的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沉香过得好不好。她渴望能见到孩子一面,就算见不到,也希望知道孩子现在的情况。这八年来她就是在思念中度过的。

沉香在父亲刘向的养育下渐渐长大了。一天,父亲把他叫到面前说:“沉香,你现在长大了,有些事情我要告诉你。”于是父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沉香。沉香听后落下了眼泪,他想着母亲现在还在黑云洞里受苦,心里很是难过。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母亲救出来!

于是,沉香一个人偷偷地溜出家门,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华山。可是华山这么大,他根本不知道黑云洞在哪儿,就算知道,以他现在的本领也根本救不出母亲。他越想越着急,“呜呜呜”地大哭了起来,这时,正好有个神仙路过这里,他听到沉香的哭声,看沉香这么可怜,又被沉香的一片孝心感动,便收沉香为徒,教给他许多本领用来救母亲。沉香学习得非常刻苦,把师傅教给他的本领统统都学会了。

转眼间,八年又过去了,沉香已经长成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师傅送给他一把斧头,说:“这把斧头可以帮助你劈开华山,救出母亲。”沉香告别师傅,架着云朵来到了华山。他找到了黑云洞,跪在洞前大声喊道:“母亲!母亲!孩儿来救您了!”声音穿过洞门,传到了三娘的耳里。三娘听见沉香的声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孩儿啊!三娘把沉香叫到跟前,告诉他二郎神的厉害,并让沉香想方法夺回宝莲灯,只有这样才能救出自己。

沉香来到二郎神的庙里,苦苦哀求二郎神,他说:“舅舅,请您放了我母亲吧!她已经受了这么多苦,您就放了她让我们一家人团聚吧。”谁知,二郎神不仅不同意放人,还“唰唰唰”地用刀向沉香砍了下来。沉香心想:“我把你当舅舅一样尊敬,你不仅不放我母亲,还想杀我,真是太欺负人了!”于是沉香拿起斧头和二郎神打了起来。

两人打得难分难舍,一会儿上天一会儿下海,很难分出胜负。这事儿被天上的太白金星知道了,他一直很同情三娘一家,现在看见二郎神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更是非常地生气。于是他暗中使劲,帮沉香打败了二郎神。沉香顺利地拿到了宝莲灯。

沉香回到了华山,举起斧头,使劲向华山劈了过去。只听“轰隆隆”一阵巨响,华山被劈成两半,在黑云洞被囚禁的三娘终于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紧紧地抱住了沉香,母子俩都高兴地流下了眼泪。沉香说:“妈妈,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分开了!”三娘点点头,说:“好!妈妈以后再也不和沉香分开了。”

后来,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件事情,深受感动,她下旨不再追究此事。从此,三娘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把整个生命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她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却从不要求回报。在母亲的心里,只要孩子健康开心,那就是她们最大的愿望。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铭记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应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方式回馈我们的母亲,不让父母受一点苦。

怀橘遗亲

——对父母好点儿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东汉末年的陆绩,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的父亲陆康曾经做过虑江太守,对父母很是孝顺,对兄弟也非常爱护。陆绩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懂得孝道和手足之情。

陆绩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很爱读书,小小年纪就已经名声远扬,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陆绩六岁的时候,父亲陆康带他去九江,拜访袁绍的哥哥袁术。袁术很喜欢小陆绩,问他一些问题,他回答得非常流利,而且一点也不害怕,态度非常平稳,袁术很惊讶,他没想到一个六岁的小孩子能懂得这么多知识,更没想到这个小孩子竟然在自己面前一点也不害怕。要是换了别的小孩子,早吓得不敢出声儿了。

袁术很高兴,特意命人给小陆绩搬来一把椅子,让他坐在父亲旁边,还命人给他专门拿来了一盘橘子招待他。

小陆绩还只有六岁,对好吃的东西当然很感兴趣,他看到那些橘子又圆又大,皮是金黄色的,很是喜欢,拿起一个,剥了皮尝了尝,哇,真甜呀!这桔子肉肥汁多,咬一口,满嘴都是香气。父亲在和袁术交谈,小陆绩手上的这个桔子很快就进了肚子。

吃完这个桔子,小陆绩用眼睛偷偷地瞧了瞧父亲,又瞧了瞧袁术,见没人注意自己,便从盘子里抓了几个桔子塞进了怀里,谁也没有发现他的举动。过了一会儿,袁术又转过来问小陆绩话,小陆绩对答如流,袁术很满意。

陆绩和父亲临走时,按照规矩,要跪在地上向袁术行礼,没想到,陆绩的身子向前一低,怀里的桔子竟然骨碌碌从怀里跑出来,滚了一地。

袁术见小陆绩的怀里掉出几个圆溜溜的黄色的东西,吓了一跳,以为是什么武器呢!仔细一看,竟然是几个桔子,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说:“小陆绩呀小陆绩,你今天可是我的贵客啊,你想吃桔子,要多少有多少,随便吃,怎么还用偷呢?这可不好啊!”

陆绩的父亲陆康在旁边听了袁术的话,臊得红了脸,刚要批评儿子,却见陆绩跪在地上,用清脆的小嗓音对袁术说:“您的桔子太好吃了,我真的忍不住想多吃几个,可是,我的母亲更喜欢吃桔子,我想,这么好吃的桔子,如果我吃了,母亲却没有吃到,那我该多么不孝顺啊,所以我想带几个拿家,让母亲也尝尝。”

袁术听见陆绩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惊奇,他没想到,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如此知道孝顺,虽然方法有些不太对,但也是很难得的。他想,将来这个陆绩长大了,一定不是个普通的人啊,他一定能成就大事业的。

陆绩长大后,果真做了太守,还成为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天文学家。

陆绩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当他做完了官回到家乡的时候,很多人都去送他,大家给他带了许多东西,他却什么也没有收,只是从地上搬走了一块石头,告诉大家说:“我看到这块石头,就会想起你们。”人们都感动得哭了,非常的舍不得他离开。

陆绩的故事,历史上有记录的很少,但是他的“怀橘遗亲”的故事,却被编进了二十四孝里,一直流传了下来。

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是值得称赞的事情,没必要偷偷摸摸,怕别人知道,有些孩子只希望别的小朋友看到父母对自己有多好,却不愿让人看到自己爱父母的一面。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父母对我们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吃好吃的东西时想着他们呢?从小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更有爱心。

亲尝汤药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西汉有一位汉文帝,他对他的母亲薄太后非常孝敬,所以人们都称他为“仁孝皇帝”。

汉文帝从小就非常懂事,知道孝敬自己的母亲。他每天早上起床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面前去问安,每天上床睡觉之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到母亲面前去请安。母亲说的话,他从来都没有违背过,母亲教育他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在心里。

汉文帝在做皇帝之前,曾经被封为代王,他的母亲薄太后和他一起住在封地,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尽心尽力地侍奉自己的母亲,每天都想好多办法让母亲高兴。在做了皇帝以后,他每天要处理国家大事,非常忙,但是,他仍然坚持每天向母亲请安,一有空就去找母亲说说话。

薄太后年老的时候,身体越来越不好,有一次生了很重的病,每天躺在床上,随时都需要人照顾。

母亲病了,汉文帝是又心疼又着急,他恨不得每天从早到晚都陪在母亲身边。可是他是个皇帝呀,国家的很多大事都离不开他,于是他就每天白天在朝廷处理政事,晚上便来到母亲床边,亲自照顾母亲,一步都不离开母亲身边。

汉文帝照顾母亲非常细心,母亲冷了、热了,还是饿了、渴了,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母亲要喝的汤药,汉文帝每次都自己亲自尝尝温度,尝尝苦不苦,生怕烫到母亲,或者让母亲难以下咽。直到他自己亲自尝了,觉得母亲喝的时候一点儿也不会难受,这才会拿着小勺子,亲自一口一口地喂母亲喝,还用一块手帕,随时给母亲擦擦嘴角的药汁。

其实呀,在皇宫里是有专门为皇帝尝食物、尝药的人,皇帝每天吃饭之前,都会有人先试吃一点食物,如果他吃了没事,才会让皇帝吃,皇帝如果生病了,喝的药也得有人先尝,这都是为了怕有人偷着下毒害皇帝。薄太后生病的时候,汉文帝也是可以让别人先尝汤药的,但是他却不许别人尝,要由他亲自来做,这是因为他要亲自确定母亲喝的药不会让母亲有一点点的难受。汉文帝这么孝顺,让当时宫里的人都非常的感动。

母亲生病的时候,汉文帝每天晚上都在母亲的床边守着,宫里的人请他到自己的宫里睡觉,他不答应,请他脱了衣服到床上去睡觉,他也不答应,他说如果母亲夜里不舒服的时候叫他,他穿衣服慢了会误事,还怕脱了衣服躺着会睡得太沉,母亲叫他的时候他听不见。于是在薄太后生病期间,汉文帝每天晚上都是穿着衣服坐在母亲的身边度过的,如果哪天母亲感觉尤其的不好,汉文帝整个晚上都不闭眼睡觉,一直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

谁知道,薄太后这一病,就病了整整三年,而汉文帝也每天坚持着照顾母亲,一直照顾了三年。三年以后,薄太后的病终于好了,大家都说,是汉文帝的孝心治好了薄太后的病。而汉文帝,却因为整整三年没有在晚上脱了衣服躺在床上睡过一个好觉,终于累得病倒在了床上。

汉文帝在母亲床边,坚持三年亲自照顾母亲的事,被宫里的人传了出去,大臣们更加尊敬他,百姓也更加爱戴他了。大家都说:“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的皇帝照顾自己生病的母亲,坚持了整整三年,他就是我们的榜样!”

在汉文帝做皇帝的那些年里,全国的百姓都积极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并认为孝顺父母是最光荣的事情。汉文帝孝顺母亲的事,还被人写了一首诗呢: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药汤必先尝。

在我国民间,一直都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父母一直生病很长时间,就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可能一直坚持着照顾自己,都会嫌弃自己的。可是,如果我们懂得心疼父母,就会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是片面的,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不会中途失去照顾父母的耐心,嫌弃自己的父母的。

打渔郎打胜仗

——感恩之心,可平息一场战争

春秋年间,吴国有一个大将军名叫伍子胥,他打仗特别的厉害,凡是他带兵经过的地方,敌军全都闻风丧胆,没有几个人敢跟他对抗到底。

有一年,伍子胥大将军带领的士兵就要准备去攻打郑国了,郑国的国君郑定公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吓坏了,天哪!人人都说伍子胥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大将军,要是他真的带兵打到了郑国,那我的国家我的老百姓岂不是都要遭殃了?那时候我的皇位肯定也没有了,这可怎么办呢?不行!我必须想办法让伍子胥不打到这里来,这样我的国家就会一直平和安宁了。

这么一想,郑定公立即召集所有的大臣前来商议对策,他说:“诸位爱卿,大家都知道,伍子胥是吴国最厉害的大将军,现在他带领的士兵马上就要攻打我们郑国了,倘若他的军队一来,我们的国家用不了多久就会灭亡,到时候别说是像现在这样有饭吃有房子住,恐怕我们能不能活命都是问题了。”

大臣们纷纷附和国君的话,也开始为各自的脑袋担忧了。

看到大臣们焦急的模样,郑定公接着说:“如果哪位爱卿能想办法阻止伍子胥的军队攻打到我们郑国来,那么,我一定重重的赏他。等到国家安定了,别说是金银财宝,就是香车美女,朕也绝不吝啬!”

可是,在场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大眼瞪小眼,谁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郑定公也急得团团转。

就这样,三天时间过去了,大家还是没有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伍子胥的军队却离郑国越来越近了。就在郑定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一个背着船桨的年轻人却跑进了皇宫,他说:“陛下,陛下,我有办法对付伍子胥,我可以让他不攻打我们郑国的,请陛下允许我去找伍子胥吧!”

“哦?你是什么人啊?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伍子胥退兵?”郑定公急忙问道。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打渔的,但我有办法的,我一定可以让伍子胥带兵离开郑国的,只求陛下准许我出面去见他!”年轻人信心勃勃地回答。

看到年轻的打渔郎这么自信,一点也不像吹牛的样子,郑定公有点心动了,再说,眼下可是十万火急,能有人出面,不管他是大将军还是打渔郎,总比没有好啊!于是,郑定公决定让他去试试。他接着问:“那么,你需要带多少士兵多少辆战车呢?我好马上派人去准备。”

可是,令郑定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打渔郎却说:“陛下,我什么都不要,只要带上我的这支船桨就够了!”“船桨?这是什么神奇的船桨,能够让伍子胥退兵?”郑定公好奇地问道。

“这个陛下就不用担心了,总之只要允许我带着船桨去见伍子胥,那么我就有办法让他不来攻打我们。”打渔郎神秘地说。

“好吧!那朕就准你前往吧!不过你自己好自为之,要小心为是!”郑定公叮嘱道。

“谢陛下恩准!”说完,打渔郎就带着他的船桨转身离开了皇宫。

打听到了伍子胥的下落,打渔郎一路飞奔就来到了伍子胥军队驻扎的地方。没见他进账,也没有听见他说话,却看到打渔郎站在伍子胥的军账前,放声歌唱道:“芦苇丛中藏的人啊,当年渡你过江,是谁的恩情啊?你送的宝剑,上面的七星文字还清晰可见,直到今天,宝剑我都依然带在身上,你今天已经是万人敬仰尊重的大将军,可是,你是不是还记得,当年搭救过你的那个老渔翁?”

原来,这首歌背后还有个故事呢!当年伍子胥年轻的时候,因为得罪了楚王,就找地方藏了起来,所以楚国全国上下都在追查伍子胥的下落,只要见过他的、并能提供他消息的人都重重有赏;倘若谁能够抓到伍子胥,并将他送至官府的人,不但会得到金钱的赏赐,更是会被封上高官。

于是伍子胥一路逃奔,风餐露宿,衣不蔽体,还要时刻防备被人认出,真是吃尽了苦头。有一天,他逃到一条江边,只见江水滔滔,激流滚滚,江面宽的一眼望不到边。如果过不了江,伍子胥一定会落入楚国人的手中,最后只有死路一条,可是如果要渡过这么宽的江,以他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的。

“难道天要绝我伍子胥于此?”正在伍子胥愁眉不展的时候,却见一个老渔翁摇着小船出现在了江面上。

看来我伍子胥命不该绝啊!想到这里,他立刻对老渔翁大声叫道:“船家,船家,快快过来,我要渡河!”“哦?这位年轻人,今日天色已晚,你却非要此刻渡河,莫非有什么急事?”老渔翁关切的问道。“是啊!我是有急事渡江,就请老船家帮帮忙吧!”伍子胥哀求老渔翁。

见伍子胥神情恳切,老渔翁便划船靠岸,说道:“好吧,那今日我就渡你一回,快快上船吧!”

等到渡伍子胥过了大江,老渔翁见他面黄肌瘦,想他可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就让伍子胥等他一会,他去找些吃的过来。

这些天里,伍子胥一直过着天天被人追杀,担惊受怕的日子,那时候他的画像早已贴满了楚国的大街小巷,他猜想在船上老渔翁其实就已经认出了他,可是却不动声色地渡他过江,现在还要去帮他找吃的,会不会有问题啊?

伍子胥实在是不放心,万一老渔翁找回来的是官府的人怎么办呢?那我岂不是没命了?我还是先躲躲为妙!想到这里,伍子胥便转身藏进了江边的芦苇丛中,透过芦苇的缝隙观察外面的动静。

不出一会儿,老渔翁拿着一大包吃的东西回来了,可是却找不到伍子胥了,因为自己离开时间的不长,他想伍子胥一定藏在了旁边的芦苇丛中。于是他冲着芦苇丛低声叫道:“芦苇丛中藏的人,快出来吧!我知道你是伍子胥,我只给你带来了食物,没有官兵,快点出来吧!”

这样喊叫了好几遍,伍子胥才战战兢兢地从芦苇丛中钻出来。

老渔翁接着说:“我看你饿了,不过是去给你找些吃的,你害怕什么呢?”

伍子胥答道:“人的命是由天定的,既然今天我的性命已经交到了您老的手中,那我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于是他一屁股坐下来,狼吞虎咽地吃起了老渔翁带来的食物。吃完之后他又要起身离开了,可是他却没法报答老渔翁的救命之恩,因为他身上早就一毛钱都没有啦!最后他把身上佩戴的宝剑摘下来递到老渔翁手中,说:“这是我家祖传的宝剑,上面刻有七星文字,今天您救了我的命,我却没法回报您的恩情,就把它送给您做个纪念吧!”

不料老渔翁却笑着答道:“哈哈,楚王下了那么重的奖赏要捉拿你,既然我连那些都不想要,那要你的一把宝剑又有什么用呢?你还是好好留着吧!”“那么,您能不能把姓名告诉我,好让我日后有机会报答您的救命之恩啊!”伍子胥接着说。

“哈哈,你是楚王要捉拿的人,我是放你走的人,我们两个都是有罪之人,既然如此,还知道名字干嘛呢?要不这样吧,你是在芦苇丛中藏的人,而我是江边打渔的人,不如就叫你‘芦中人’,叫我‘渔丈人’吧!这样日后也好称呼,即便发达了也希望不要给忘了!”老渔翁爽快地回答。

“好的,那您保重,我走了!”说完伍子胥转身离开了。可是,还没有走几步,伍子胥还是不放心地转过身来说:“您还是收下这柄宝剑吧,这样至少我可以安心一些!”拗不过伍子胥,老渔翁只好收下宝剑,然后才送伍子胥离开。

从此,“芦中人”和“渔丈人”的称呼就成了只有伍子胥和老渔翁才懂的暗号。

可是,伍子胥却没有想到,事隔这么多年,明知道老渔翁早已经去世了,而现在,他竟然还能在郑国的土地上再次听到那个熟悉的称呼。

于是,他立即吩咐下人请帐外唱歌的人进来。

年轻的打渔郎拿着他的船桨走进了伍子胥的帐篷。

刚刚见到年轻人,伍子胥便急切地问道:“请问,这位年轻的公子是什么人?怎么会在我的军帐外唱这样的歌曲?”

打渔郎没有马上回答伍子胥的问题,却反过来问他:“大将军,您看到我手中拿的船桨了吗?还记得当年在江边救过您的那个老渔翁吗?”

“当然记得,我怎么能够忘了他呢?”伍子胥急切地说道。

“我就是那个老渔翁的儿子,我手中拿的这支船桨就是我父亲当年渡您过江的那支。”

“噢!原来如此啊,那么,你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我能帮你做什么吗?”伍子胥接着问年轻人。

年轻人回答:“大将军,因为您要攻打我们郑国,所以我们的国王让全国人想办法,说谁要是能让大将军从郑国退兵,就能得到重重的奖赏,如果大将军真的要报答我父亲对您的恩情,那么就请您从郑国撤兵,不要再攻打郑国了,好让我回去也领些奖赏吧!”

听到这里,伍子胥二话没说就立刻答应了打渔郎的要求,而且感激地说:“当年正是因为你的父亲救了我,才使得我做上了大将军,我一直都想要报答他却总也没有机会,现在你只不过是希望我从郑国退兵,这一点我当然可以做到,你不用担心,赶快回去吧!”

果然,第二天,伍子胥就下令所有的士兵都从郑国撤离,郑国的老百姓终于不用担心再打仗了,郑国的国王也重重赏赐了打渔郎。从此,打渔郎救国的名声在整个郑国传扬开来,所有人都把他当成了郑国的救星,都尊重他,喜欢他。

为了报答曾经老渔翁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而答应老渔翁的儿子,也就是打渔郎的要求,不但下令让自己的士兵从郑国撤军,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伍子胥的这种做法,就叫做“知恩图报”。

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就要记得感激对方,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对方需要你的帮助,你一定要去履行自己曾经的承诺,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别人。忘恩负义的人是可耻的,只有学会知恩图报,你才可以获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