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最经典的经济学常识 > 什么是经济学
什么是经济学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520  |  更新时间:2016-07-18 09:48:43  |  分类:

儿童教育

经济学

经济学的英文名字Economics是由希腊文[oikos]发展而来,意思是家庭、家族、财产权(family,household,estate)以及[nomos],或法律(custom,law)组成,从词组上来看是指家族管理(householdmanagement)或政府的管理。

当代经济学的定义指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即经世济民的科学。它是研究人类个体及其社会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各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经济者,经世济民也。世者,人类社会也;民者,社会主体也。由“民”与“民”之间拉出一条“需求和满足需求”的线,连结成一对“商品供求”关系,这就是“经”;而“民”与“民”两个“社会主体”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这就是“济”。经济学,是以“公民”及其“商品”和“商品要素”(如“土地”、“劳动力”、“技术”、“空气”、“水”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因此,商品是经济的起点,商品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财务学、会计学是经济学的桥梁。

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相对于人们的欲望,经济资源总是短缺的。经济学就要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经济资源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古代经济学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他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他认为社会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轲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指出了每种物品都有供直接使用和与其他物品相交换两种用途,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但是他对追求货币财富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从公正原则出发持否定态度。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年)、瓦罗(公元前116前27年)等人的著作中。他们论述奴隶制农庄的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把农业放在社会经济的首位,赞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古罗马早期有十二铜表法,以后在帝国时期有市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民事法律)和万民法(适用于帝国境内的各族人的法律)。在这些法律中,古罗马法学家对于财产权、契约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买卖、借贷、债务等关系都有明确的解释,这些思想对于中世纪的“公平价格”概念和以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关于一切经济行为都基于私有财产权的经济思想,而有重大的影响。万民法所依据的普遍性原则和自然合理性,以后逐渐形成自然法则思想,成为资本主义初期的自然法、自然秩序思想的重要来源。

西欧中世纪经历了千年之久,封建制度从11世纪开始才真正建立起来。中世纪的学术思想为教会所垄断,形成所谓经院学派。经院学派主要用哲学形式为宗教的神学作论证,但也包含某些经济思想,用来论证某些经济关系或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公平。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教会不得不回答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贷款利息的正当性问题,一是交换价格的公正性问题。贷款取息与教义抵触,教会曾一再明令禁止。但后来迫于大量流行的贷款取息的现实,经院学派不得不采取调和态度。如13世纪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原则上反对贷款取息,但认为在贷者因出贷蒙受损失,或借主逾期未还,或以入伙方式贷款等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关于公平价格的概念,在古罗马法学家著作中提出过。在中世纪神学家中较早论述公平价格的是大阿尔伯特(约公元1200年1280年),他认为公平价格是和成本相等的价格,市场价格不能长期低于成本。托马斯·阿奎那基本上接受这个看法,但加上了许多主观因素。对这两个问题,在中世纪并未形成有说服力的观点,但为以后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研究的课题。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复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战国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竞相著书立说,其中最著名的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他们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的封建经济思想以至中国封建经济本身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因而反映这个制度要求的各家经济思想以及以后的演变,与西方古代的经济思想比较,除在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经济思想,主要如下: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