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829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02:16  |  分类:

军史乡土

第8章

埃赫那顿说:“僧侣的反对是意料之中的,但对我的行动如此不满却没想到。收回成命,他们自然满意,但我自己的面子、权威却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况且僧侣们也未必就此罢休。既为一国之君,就需言必行,行必果。我得罪了阿蒙神的僧侣,但同时也取得了阿顿神僧侣的赞同,有得必有失。而且以赫伦希布的将领为首向我表示效忠,他们不满僧侣们所做所为。有军队和手下一班人马,就不怕有人兴风作浪。”涅菲尔提见埃赫那顿决心已定,就不再劝了。第二天,埃赫那顿当着文武百官发布命令:“由于阿顿神的感召和阿蒙神庙祭司拒不服从我的命令,自本日起关闭全国各地非阿顿神的神庙,将僧侣赶出庙门回家,还俗为民。

一切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物上阿蒙的名字必须彻底清除。在全国各个城市必须建起至少一座阿顿神庙,各级地方官员要带头向我的父亲阿顿神献祭、宣誓、永远忠于英明、伟大的造物主阿顿。”

接着,埃赫那顿又宣布:“已没收的其他神庙的土地划归阿顿神庙,禁止僧侣参政。首都迁往底比斯以北300千米的希尔摩,新都取名‘埃赫塔吞’,意为‘阿顿的地界’。麻伊负责营建新都,赫伦希布负责取缔一切非阿顿崇拜。各级官员必须听从调遣,消极怠工或拒不服从者必严加惩处。”文武百官听罢,个个目瞪口呆。埃赫那顿视若无睹,挥手道:“此令已出,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亦要执行。”随后离开御座,转身退朝。

当天下午,大批军队分头查抄了底比斯的各大阿蒙神庙,强行将僧侣们赶出庙门。许多僧侣背着行李卷离开多年生活的庙宇时,热泪盈眶,内心里痛骂埃赫那顿。阿顿庙的僧侣则轻松愉快地接管了阿蒙神庙的大批田产、奴隶和其他财产。埃赫那顿即位第六年,动员几十万劳工建设的新都埃赫塔吞落成,包括宏伟的王宫、高官显贵的住宅、可与底比斯阿蒙神庙媲美的阿顿神庙、部队营房。

埃赫那顿命祭司选出良辰吉日,率领满朝文武官员,带各自家眷奴仆,以及保卫京师的卫戍部队,浩浩荡荡迁往新都。

埃赫那顿迁入新都后,无心朝政,整天陶醉在宗教生活和宫廷生活中,政事由麻伊掌管,军事托付给赫伦希布,于是统治日益松弛,国家像一架陈旧的马车,虽能运行,但到处嘎吱乱响,运转不畅。

底比斯的僧侣仍然明里暗里结集,举行向阿蒙神的献祭活动。起初,各个城市的长官还严办违令者,但久禁不止之后也就索性睁一眼闭一眼了。老百姓受租税和服劳役的双重压迫,牢骚满腹。

新王国充满了危机,但埃赫那顿却继续生活在他自己的理想境界当中,他自认为是阿顿神同人间联系的唯一使者,夫妇两人每日上午带着子女去神庙祷告、献祭,下午便呆在宫内玩乐。

一天,埃赫那顿和老皇后同坐一车去阿顿庙祭神,一路向母亲介绍街边的景物。突然,马车停了下来,原来是一个人拦住了车队。卫士长上前询问,这个人说有冤状上告。埃赫那顿让那青年到自己车边来,由书吏长麻伊代他接收。说时迟那时快,青年一跃而起,从纸卷中抽出一把锋利的青铜短刀,向车上的法老胸部猛刺过去。“啊!”埃赫那顿惊叫一声,本能地向后闪去,老太后吓得当时就昏过去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右侧的卫士横转过青铜矛,狠劲捅向刺客的后背。矛头破腔而入,刺客未及刺到法老便沉重地倒了下去。

国王遇刺的消息很快传开,阿蒙神庙的僧侣们借机又放出风来说:“这是阿蒙神对法老的一次警告,假如他还要倒行逆施,就要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一时间,埃及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王后涅菲尔提忧心忡忡劝埃赫那顿,不料,埃赫那顿大发脾气,将王后斥责了一通。王后伤心极了,便带着孩子回到了底比斯,直到死时,夫妻两人也没有再见一面。公元前1326年,埃赫那顿在众叛亲离中去世,刚刚9岁的图坦哈吞即位。

以麻伊为首的大臣们上表一致要求将首都迁回底比斯。不久,新国王颁布命令,将首都迁回底比斯,为阿蒙神庙僧侣彻底平反,归还庙宇财产,由国库对一些被处死的僧侣的家属和致残的僧侣进行赔偿。

在僧侣的压力下,图坦哈吞(意即阿顿的鲜活形象)的名字也改为图坦卡蒙(阿蒙的鲜活形象)。太阳历和公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有人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

直到现代,埃及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