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作者:张笑恒   |  字数:17075  |  更新时间:2009-12-11 16:58:00  |  分类:

社科心理

说话高手从不以“硬”求胜

有些人崇尚说一不二的强硬作风,但是在交际场合中,“强势”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真正会说话能办事的人更善于说软话办硬事,几句婉转含蓄的言辞,就能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

1、谨记:话是说给别人听的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人以为滔滔不绝,就是好口才,其实不然,如果你说的话,别人根本没有兴趣,即便是再有哲理和智慧的口才,也不能称为好口才。因为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而不是你一个人的表演。

在与人的交往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人老练、持重;有些人轻浮、狡猾;有些人圆滑、冷漠;有些人口是心非,有些人口蜜腹剑;有些人则人情世事什么也不懂。所以,这就要求大家明白“话是说给别人听的”的道理,也就是说,一定要见人下菜碟,看人说话。

会说话的人都知道,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机,说话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很多沟通技巧需要综合运用,比如要先听后说,要以对方为中心等,书上介绍的沟通技巧也有很多,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背景不同、经验不同,因此对沟通技巧的体会和掌握也不同。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是说,和对方交谈时,应尽量使用对方能够认同的语言,并说对方熟悉,关心的话题!

比如,和香港人说话,最好用广东话,和福建人说话,最好用闽南语,说的不地道没关系,只要你说了,便能获得他们对你的认同,在话题方面,比如你和有小孩的女性说话,可以说说孩子教育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做生意的人说话,可以说说生意上的问题,说得不深入没关系,只要你开口了,他们便会不由自主的告诉你很多关于他们自己和工作上的事,如果你还善于引导,他们恐怕连心事都要掏出来了。

把话说给别人听,在人际关系上是很有用的一招,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抓住了人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在言语上让对方获得满足,对方的防卫意识便会松弛下来,并且把你对他的客套,亲切,当成你对他的关心,进而对你产生好感,结果你了解他已有三四分,他对你却还一无所知!这样的话你们的关系好坏就掌握在你手中了。

秦剑南:“你小子最近忙什么?好久不见,也不给我电话。”

宋环宇:“你小子怎么不给我电话?我整天帮你卖货,我是为你打工,你要知道。你很滋润,和老婆享福,也不关心贫下中农的死活。嘿……”

秦剑南:“谈正经的,我们公司最近要做一个渠道奖励。”

宋环宇:“快点,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这里忙。”

秦剑南:“你小子急什么?是这样的……”

如果遇到对象像“人”,就用“人”的方式来对待他。

秦剑南:“宋总,您好。我是秦剑南。”

宋环宇:“你好,最近忙吗?很久不见,最近有什么新政策?”

秦剑南:“公司最近出来了一个渠道奖励计划,要和您谈谈。”

宋环宇:“还要你多关照呀,具体怎么操作呢?”

秦剑南:“是这样的……”

如果对象是一个绅士,就要用绅士的方式来对待。如果对象是“流氓”,你也要变成“流氓”,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到位。沟通技巧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需要一辈子去学习、体验、训练,在任何时候,心中要有主心骨:沟通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

除此之外,由于你的话是专说给别人听的,所以我们还必须时刻为听者着想,而后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开。别人愿意听你的话,大概因为你所谈的内容能吸引人,或有价值,或者是在他的心里产生了共鸣,或者你的奋斗经验值得注意,或者因你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或者是一些特殊新闻。所以,对方才愿意认真听你说话,当你了解到对方的兴趣焦点时,你就可以一直说下去。

在社会的交际场合里,若能稍微留心注意,就可以看出许多人当中,有的很会说话,有的爱听人说话,有的不爱说话也不爱听人说话。会说话、爱说话的人,只要你轻轻用一两句话逗起他,他便会一直说下去,你只要具备忍耐涵养的功夫,不管他说得有无趣味,仍能耐心听着,那么他就会大为满意,即便是你一句话也不说,也会使他把你视为知己。

我们当然可以从头到尾包办说话的义务,但是,你要牢牢记住,你说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而不是说给自己听的。因此,说话不在于贪图自己说得痛快,而必须顾全大局,顾及对方的兴趣。

好口才实际上就是人生生活的磨练。如果你不会应酬,人们就会觉得你是个呆子。我们常见到许多人会面的时候,开始像下面类似的说话方式,甲:“哈哈,你好!”乙:“你好,你很忙吗?哈哈!”这样的开场白,看起来相当平淡,似乎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是,假如你仔细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弦外之音。

点评:

要记住,话是说给别人听的。就像你送礼的时候,要明白礼是送人的,所以要选对方喜欢的,而不是你自己喜欢的。这是人际交往中沟通的秘诀,也是和人相处,交朋友,给人好印象的秘诀。

2、赞美他人是助己成事的良策

有些人想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助己成事,这种想法绝对没有错,但一定要注意方法。这是件处理起来非常棘手的事。因为你首先就要博得对方的好感,才能让他在你需要时伸出援手。于是,赞美就变成了你用来博得某个人的好感,让他好或他们助你成事的良策。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每个人都对别人有一份期待,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得到肯定和巩固。这时,恰如其分的赞美,正好可以满足大家的这个心理,你赞美了别人,别人才也对你产生好感,才会帮助你成大事。

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有求于人”的情况。怎样才能求得他替你办事,而不至于被对方拒绝呢?这就是需要考验你赞美功夫的时候了。只要你能把对方捧上天,就不怕他不帮你办事,因为不帮你办事,会有损他的自尊心!

如何把对方捧上天?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以往赞美别人的尺度,适当有所突破。你巧妙地吹捧他,将对方引入你设定的情景,然后提出你的要求,这样会使你的要求成功地得到满足。

当一个人很有兴趣地谈到他的专长,或他所取得的成绩,或他所开展某项业务的辉煌时,你适时地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在这样的时刻,他拒绝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成功率最大,这是经过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的实验所证明的。当你有求于人时,就去赞美他,吹捧他,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

江超群是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和妻子两地分居10多年了,钱花了很多,礼也送了不少,可妻子就是调不过来。

这事搞得江超群精疲力尽,但又无可奈何。此时,在他妻子调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局又换局长了,新上任的局长是从外地来的朱局长,江超群听说这位朱局长能急人之急,为群众办真事、实事,他先了解了几个受朱局长帮助的例子,然后登门拜访。

他一开始没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捧朱局长,说他做的比较突出的政绩,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公仆。朱局长也很谦虚,说;“哪里,哪里,他们的确有困难,有的已经分居好几年了,就是调不到一起,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到了这个关口,江超群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朱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您,我和妻子已经两地分居10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本来不打算找了,听大家都在说您的政绩,心中仰慕,来请您帮帮忙。”接着江超群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朱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一纸调令到手,江超群全家团聚。

在这个事例中,江超群是有求于人的,他所求的正是这位局长的分内之事,并且这位局长也因之名声远扬。江超群首先对局长进行吹捧,使局长在兴头上轻松地解决了自己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像有些人,只知道自己诉苦,让别人帮忙,激发别人的同情心,还是不够的。

虽然大家都爱听赞美的话,但是赞美也要注意对策,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所以说,赞美也是门大学问,一定要有策略。

只有别出心裁的赞美,才能打动对方的心。最好赞美他的一些闪光之处,也可以赞美他的一些不为人知却自以为得意的事。

有一个人长得很像某位电影明星,当他和朋友一起出来玩时,首次见到他的人总是说他和某个明星长得很像。通常被认为与某个名演员很像,大多不会生气,但这位老兄听着心里就是不舒服。因为那位电影明星专演冷酷反派的人物,因此别人说他们相像,虽然是赞美,却也等于在指责他的缺点。

也许朋友们在说这半句奉承、半开玩笑的话时,并没有特别的含义。但是,事实上这种赞美的方法实在不怎么高明,有些人自认为是缺点的事,却被别人拿来夸赞,当然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其实,我们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而应该针对其过去的事迹、行为或身上的优点等作适当的赞美。

比如到别人家做客,主人喜欢养金鱼,你应该试着去欣赏那些鱼的美丽;主人爱养花,你应该去赞美他所养的花草。赞美别人最近取得的工作成绩,赞美别人心爱的宠物,要比说上无数空泛的客气话要有效得多。

任何赞美的话都一定要切合实际,与其乱捧一场,不如赞美房子布置得别出心裁,或赞美一个盆景的精巧,或赞美装饰的精致,要注意欣赏他人的爱好与情趣。

点评:

要想获得能帮助自己的力量,就要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赞美别人,做一个有心之人,让赞美在你的身上产生神奇的效果,让赞美他人成为助你成事的良策。

3、做人要懂得“戴高帽”的学问

西方人说“戴高帽”是一种有效而且不可思议的力量。赞美能给人前进的动力,是承认别人价值的表现。在人际交往中,那个能恰当给别人赞美的人一定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会从中获益良多。可以说,“戴高帽”是最值钱的本事,每个人都必须懂点“戴高帽”的学问。

当你的妻子在家里劳累了一整天:洗衣服,晒被子,打扫房间,做饭等等。等晚上的时候,疲惫的她被你用一种近乎崇拜地口吻夸了你一番之后,她心里一定非常幸福,一天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如果相反,当你累的要死要活的干完活,而妻子对你的劳动成果视而不见,你会作何感想?

希望被人赞美是人的天性,人的耳根都是软的,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林肯则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极少数以外,人们大都希望别人欣赏、赞美自己,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肯定。所以,当别人出色地做到某件事情后,你能够祝贺他们;你懂得告诉他们,你是多么欣赏他们所做出来的贡献;当他们看起来很不错或者对你说了有价值的东西时,要告诉他们你的想法。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时常地给人“戴高帽”,也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营建起超强的人脉网。一般来说,人们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我给你赞美,你给我信任和好感,这是符合人际交往的酬赏理论的。尤其和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谈话的时候,恰当的赞美能使相互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从而让你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愉快而深入。

当然,“戴高帽”不是说可以毫无顾忌、不讲分寸,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赞美得有方法和技巧,并不是所有的赞美都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得法的赞美能鼓舞人,不得法的赞美却伤害人。那么,怎样赞美才能受人欢迎呢?

1、“戴高帽”要具体。当赞美的对象是针对某一件事情时,赞美会更有力量。称赞得越广泛越庞杂,它的力量就越弱。因此,赞扬别人时,要针对具体的某一件事情。例如,你可以说“你今天的领带跟你的黑色西服很相配”,这要比“你今天穿得很好看”更能让别人信服。

2、多谈对方关心的事。无论是与朋友还是顾客交谈,都可以多谈谈对方关心和得意的事,这样很容易就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同。

李令刚调到省委办公室那段日子,在部门里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原来,他认为自己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几乎每天都使劲地向同事们夸耀自己在来省委办公室求人办事的人面前的威风。然而,同事们听了后不但没有分享他的“得意”,还越来越疏远了他。

后来,经好友指点迷津,才有所悟。从此以后,他极少在同事朋友面前夸耀自己了。相反,他现在主动去听同事和朋友们谈谈他们的“得意”事。久而久之,他的同事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3、态度要真诚。阿谀奉承不叫赞美,因为那不是发自内心的话。如果你经常说一些违心的称赞,那么,当你真的要严肃时,人们便很难再相信你了。事实上,有很多事情值得你去真诚地赞扬,没有必要说那些违心的话。

4、多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这要比当面恭维别人说好话,效果要明显好得多。要赞美一个人时,当面说和背后说所起到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当面说别人的好话,对方会以为我们可能是在奉承他。当我们的好话是在背后说时,别人会认为我们是出于真诚的,这样,别人才会领情,并感激我们。

在背后赞扬别人,能极大地表现说话者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之效。当别人了解到你对任何人都一样真诚时,对你的信赖就会日益增加。因为我们在背后说别人好话时,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的。

点评:

“戴高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别人心里所起的奇妙的作用,让你和别人之间的距离缩短。致力于社会竞争的人们,若能满足人们的赞赏要求则可以获益无穷。如果你想人际关系更加和谐,那就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去给别人“戴高帽”吧。

4、赞美不等于拍“马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一个十分不好的偏见,那就是将那些善于说赞美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好像这样的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耻于和人们相提并论似的。其实,这是对人际交往的一种误解。在人的心中,都有着爱听顺耳的赞美话的天性,经常受到称赞的人,信心也随着增高,这是人之常情。

很多人就是因为觉得“拍马屁”很难为情,而拒绝赞美别人,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说着赞美别人的话,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多样而已。难道那些人都是在“拍马屁”吗?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赞美话绝对不是“拍马屁”,而是增进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一条纽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总是喜欢别人赞美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赞美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的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赞美话时,却还是抹不去心中那份喜悦!

因此,说赞美话是与每个人必备的交际技巧,赞美话说的得体,会使你更迷人!

赞美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为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要赞美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小孩时,你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赞美的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哦!你的小孩好像很健康。”是不是好多了!

所以,赞美别人时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赞美话,会超过一般赞美话的效果,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感受自然和一般赞美话不同。

当然,赞美别人也要有技巧,因为千人千面,没有谁会喜欢千篇一律的赞扬话。举例来说,对于美,人们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最近,我发现了一件事。我时常和女同事在餐厅中聊天,当我们对坐喝饮料时,我对女方并没有很特殊的印象,但是,从餐厅中出来后,看到对方的走路姿态时,会突然对她的容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并不是一个静的时代,而是一个动的时代,因此,美的标准并不只是靠脸孔的结构,最重要的还是脸上的表情,以及动作、姿势。

从解剖专家的观点来看,每个人脸孔的构造大致相同,因此,讲话的内容、方法,以及笑容的表达法,成为评定美与不美的标准。也许有些女性并不属于“天生丽质”型的人,但当她回头一笑的时候,却表现出千娇百媚的风韵,还是会令男性着迷的。有的人吃东西的姿势非常高雅,或有某种奇特的气质,那么,她们仍然会在别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并不亚于一张漂亮的脸孔。

对上述美的标准,如果没有充分的了解,你的交际方法可能会产生偏差。在你的身边,一定会有一些所谓“不美”的人,若你想拥有圆滑的交际手腕,对这些人,不要不愿付出你的赞美。俗话说:“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同样的,人也不可能只拥有缺点,而没有一点长处,找出对方的优点与之相处,一定可得到很完美的结果。也就是说,将对方的优点提出来夸奖,这样做了之后,你可多得一个朋友,同时增加会话的机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那么,对于真正的“美人”应该怎么夸赞呢?或许你认为这太简单了,事实上并不尽然。有的人以明星来夸奖别人,说:“我觉得你很像某个漂亮的电影明星!”当然,如果对方也很喜欢这位明星的话,她当然会很高兴地领受你的夸奖,假如很不巧的,对方非常讨厌这位电影明星的话,那会产生什么结果呢?也许对方会板起脸说:“什么?我和她很像,这简直是对我的一种侮辱!我最讨厌她那种……”,你只好在一旁苦笑了。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女性对女明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份好恶的感觉非常清晰,因此,最好是不要引用明星来赞美人家。如果要用的话,应该先说:“哎!你对某明星的感觉如何?”“唔……我觉得她很不错,尤其是演技真精湛!”有了这样的前提,你再赞美她像某某明星,似乎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点评:

在如今这个社会上,会说赞美话的人就是比较有人缘。羞于开口称赞别人的人,再也不要拿“我不屑于拍马屁”来当作借口,大方的展示处你的语言魅力,做个会说话的人吧!

5、取悦女人的漂亮话要会说

俗话说:“女人是属蜜蜂的”。女人有爱听男人说出的漂亮话的天性。沐浴在爱河中的女人的字典里,是永远没有老套的字眼的。女人总是希望借助有形的眼睛和耳朵感知她在别人心目中得到的无形的肯定,“我在他心目中是最重要的人。”“我对他是不可缺少的人。”在大多数女性的意识中,语言比行动更为重要。假如男人不在她们耳边重复着说“我爱你”,她们就认为不能与对方沟通。认为对方并不在乎自己,自己在对方心中没有地位。

处于幸福、甜蜜状态的女性,都是根据恋人的“甜言蜜语”或反复的动作中感到安心和幸福的。尽管有些时候,女人心中也明白自己在恋人心中的地位,但她还是希望恋人能把它说出来。她们之所以要求男人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就是:你关心我,就要说出来让我知道,你不说,我又怎么会知道呢?

而大多数的男人则认为,实际的行动比漂亮要重要得多。他们往往只注重满足女人一些实际的要求,而忽视了满足女人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情侣都因此产生过隔阂,为此分手的也不在少数。

因此,满足女性的这种心理是男性的任务,“我爱你”、“我喜欢你”这些话对女性是非常重要的。女性认为这样是显示她们内在价值和魅力的标志所在。

1、大庭广众之下的漂亮话

一提起漂亮话、甜言蜜语,很多人都会将它同隐私相联系,总是感觉只有两人独处,耳鬓厮磨时才会有漂亮话、甜言蜜语。其实不然,漂亮话、甜言蜜语,不仅仅包括“我爱你”、“我想你”之类的柔情话语,同时也包括那些只有两个人才懂得的“私人用语”。比如:情侣之间的甜蜜称呼,就属于这类“私人用语”。其中意味只有你们两个知道,外人无从知觉,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也无伤大雅,还会增进感情。

小刚与其女友是同事。一日午休时,小刚见女友睡眼朦胧,无精打采,便上前问道:“你看你,睡眼惺忪的,好像只猫似的。”其女友也不示弱,立刻回敬道:“哪像你呀,吃饱了的

猴,就知道撒欢儿。”,说罢两人会心地笑了。原来小刚与其女友私下里经常以“小猫”和“懒猴”互称对方,此中传达的爱意,自是外人无法领会的。

2、分处两地的恋人间的体贴问候

老天有时候似乎总是给相恋的人一些考验,以此来验证一下他们的感情是否牢固,将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分置两地就是它常用的一种方法。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本来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现在偏要将他们分开(分开的原因有很多:工作调动,出差,求学等等),这确实是件痛苦的事情。这时候双方都需要来自对方的关怀和抚慰,甜言蜜语的“电话粥”自然是不能少“煲”的了。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

女:你干什么呢?

男:给你打电话啊!

女:我知道!想不想我?

男:当然想了,每天都想!

女:骗人的!

男:没有啊,我真的很想你!

女:我也想你!

男:不要紧,我马上就要回去了,不要太想我了,注意身体!

女:你也是!

从这段分隔两地的情侣的电话中,双方都在以甜言蜜语安抚对方。身处两地,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情感的真实流露,丝毫不会给人以做作,肉麻之感,相反还很令人感动,这时候的甜言蜜语已经成了双方的肺腑之言。经过了这样的分别,想念双方的感情会加深许多。

3、久别重逢的恋人间的甜言蜜语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热恋中的情侣还没有走入婚姻的殿堂,这时候的感情往往十分单纯、火热,经历了小小的分别,再度重逢,所有的关怀和问候,都化成了甜言蜜语。这时候,怎样直白的表述也不为过。你可以说:“你真的回来了,我不是在做梦吧,如果是做梦,我宁愿永远也不再醒过来。”你也可以拥着你的爱人对她说:“跟你在一起的感觉真好,我们再也不分开了。”这种久别重逢的感觉,恐怕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在此时使用任何甜言蜜语都不用怕羞,这时的甜言蜜语绝不会使人感到厌烦,也许还会有人认为不够呢。

点评:

处在相恋中的男人,嘴巴都像是抹了蜜糖,甜言蜜语一刻也不会少,当然,女人听多少也不嫌多。可以说男人的漂亮话是爱情的黏合剂,使双方的感情更加深厚更加亲密无间。

6、态度诚恳,批评也可以很顺耳

批评者往往好心却难以获得好报,原因是那个被批评的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其中的“好”,反而认为批评者的话对其是有害的。因此,态度诚恳的批评就显的尤为重要。

批评作为真诚帮助他人的一种形式,它的初衷必须是善意的。也就是说,愿意指正别人错误,给予他人忠告的人,往往都是真诚的。既然是善意的,献言者就会想方设法把话说得让人容易接受,而批评之言如何让人好接受?

有的人一旦情绪上来了,肯定叽叽歪歪地说到你没有脾气为止,末了,还要再送你一句“我这是为你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云云。每逢此境,你是真该感谢对方呢,还是该暗骂一句“去你的吧”?

在任何一个交际圈里,总会有别人出错时需要你提出批评指示。这时,你批评指正的态度若不当,不仅会达不到目的,弄不好还会产生负作用。

有一个爱好摄影的人,拿了一叠他自己的摄影作品去拜访一位摄影家,请他批评指正。摄影家把他的作品看了一遍,很不客气地告诉他哪一张曝光时间长了一些,哪一张光圈小了一些,哪一张取景需要变换角度……当这位摄影家正在指正的时候,来请教的人总是找一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不是说当时天气不佳,就是说取景时找不到合适的立足之地等等,如此,啰嗦了半天。

当那个摄影爱好者走了以后,摄影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说:“我真傻,何必说那么多的话呢。”其实这种结果是完全能想像得到的,摄影家过于傲慢的态度,怎么可能让摄影爱好者相信他是出自真心的指教而接受他的批评呢。

即使是善意的批评,也确实有逆耳的时候。究其原因,就在于有些受言人在特定的对象面前容易受特殊的感情支配,以至与对方善意的有理性的认识形成认识上的交叉,这就促成了逆反情绪的再生,越是忠言越觉得逆耳。如在某个企业里,一个职员因为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情,经理便批评她,还要扣发她的奖金,结果那位职员自杀了。在某小学里,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后,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于是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在某个家庭里,儿子由于受不了父母的批评指责,挥刀将他们杀死了。

我们知道批评的本质是惩罚,是对人的一种否定。要想改善人的行为,鼓励总是比惩罚效果更明显。千万不要滥用惩罚,因为惩罚是消极的,尤其是过度的惩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扭曲被批评者的行为,刚才提到的杀了父母的儿子就是这种情形。

在现实的生活中,像唐王李世民那样,对魏征说的批评能够从善如流的毕竟少得可怜,何况,有时候魏征式的批评,李世民也不一定受得了。因此,我们还是不要做魏征那样的“忠臣”或“诤友”为妙。批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批评时态度一定要诚恳,否则,方法不当,事倍而功半。

对事不对人是批评人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样可以缓解被批评者的心理压力,要是把矛头指向当事人,很容易在无意中给其造成伤害,于事无补。当批评别人时,我们要时时刻刻反问自己:“我是否在人身攻击了?”“我是否针对当事人了?”“我是否忽略失误本身了?”。

几年前,格林先生的侄女约瑟芬离开她在意大利的家,到英国去做格林先生的秘书,那时她才20岁,高中毕业不久,对于商业常识和生意上的事一点儿也不了解。有一段时间,她经常犯一些错误。有一次,格林先生真想批评她几句,但再一想,她年纪轻,阅历浅,不可太苛求,于是改用和颜悦色的方法对她说:“现在你做错了事,自然是难免的,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错事比你多得多,所以我相信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定会增长才干的,现在你照着这样做不是好多了吗?”先承认自己有错,然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令人易接受。

人们做错了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除非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才会坦白地承认错误,但如果是你主动指出他的错误,那么他一定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你可以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中试试看,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即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

点评:

大部分人在被别人批评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正。所以,要想达到批评他人的目的,就一定要讲究方法,态度诚恳。

7、先肯定后批评,不要让批评成为负面力量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往往觉察不清,需要旁观者去劝导说服。但人们常说“忠言逆耳”,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景,本来你是好意给对方提出忠告,对方却往往很不高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是远远不够的,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在向别人提出忠告之前,一定要先肯定他某方面的成绩,让他觉得自己总的来说做的还是很好的。

其次,要明确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一定要语气缓和,态度和善,万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

最后,不要贬低对方,抬高别人。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一位父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我说小勇呀,你看隔壁家的强强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他同年生,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

儿子可能会说:“哼,嘴里整天是强强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父亲的忠告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此时,父亲应该说:“我们小勇呀,真是个好孩子,各方面都做的很好,要是在某方面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等的不同,接受批评的承受力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批评者根据不同批评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但是,先肯定在批评的方式,绝对是任何人都适用的。

在批评的时候,除了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觉得你教训他、你假惺惺而产生反感情绪。

还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法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只顾干活不管我的死活”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

当然,在什么提出忠告的场合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聪明的人懂得,再多的肯定也不能掩盖批评的事实,所以,在针对不同的人进行批评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性格与修养及对问题的看法等方面存在的区别。因为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的批评,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科学家根据人们受到批评时不同反应,将人分为迟钝型反应者、敏感型反应者、理智型反应者和强个性型反应者。反应迟钝的人即使受到批评了也满不在乎;反应敏感的人,感情脆弱,脸皮薄,爱面子,受到斥责则难以承受,他们会脸色苍白,神志恍惚,甚至会从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具有理智的人在受到批评时会感到有很大的震动,能坦率的认错,从中汲取教训;具有较强个性的人,自尊心强,个性突出,“老虎屁股摸不得”,遇事好冲动,心胸狭窄,自我保护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明知有错,也死要面子,受不了当面批评,并且也不会轻易改正其缺点。

针对不同特点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觉性较高者,应采用启发的方法,让他们开展自我批评;对于思想比较敏感的人,要采用暗喻批评法;对于性格耿直的人,采取直接批评法;对问题严重、影响较大的人,应采取公开批评法;对思想麻痹的人应采取警示批评法。在进行批评时切忌一视同仁,方法单一,死搬硬套,应灵活掌握批评的方法。

所谓先肯定后批评的方式,就是在批评的时候不要全盘否定。而只是针对别人犯的具体错误加以批评,使其及时改正,不可一概而论。

在运用先肯定的批评方式时,要求细密周到,恰如其分,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当面进行批评,对于个别现象就应个别进行。另外,也可以事先与之沟通,帮他提高认识,启发他进行自我对照,使他产生“矛头不集中于‘我’”的感觉,主动在“大环境”中认错。

点评:

无论对象是谁,向人提出忠告总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如果一定要批评,就要把分寸、找方法了,尽量让人乐于接受你的忠告,做到如此,你自然能为人办事左右逢源了。

8、话不说满,要给自己留后路

说话和办事一样,要懂得变通。在一些场合说话,要懂得“话不说满,给自己留后路”的道理,不能给他人留下话柄,要给自己留下余地。这样才可以为你在一些复杂的、困难的和尴尬的局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新出路。

所谓话不说满,给自己留后路,就是采取恰当的方式、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请求或者是意见做出间接的、含蓄的、灵活的表态。其特点就是不直截了当地表示态度,避免最后事与愿违的尴尬和责任的承担。

单位领导就某项决策征求职员意见的时候,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当你在单位决策上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别忘记加上一句话,“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还要看上级的最终的决策。”

事情办成了当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出现了问题,每个人因为自保都会推卸责任的,而关键就在当时大家发表意见时每个人的说法上了。

一个公司的产品部经理在每个产品进行市场预测的初期,总是要开公司会议,还经常叫上销售部和设计部共同讨论。同时私底下也会征求个人意见。

正所谓:“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开会的时候,公司新来的两个员工孙壮和赵书成都表达了自己超前的思想,得到了公司领导包括销售部和设计部的好评。而且两人在阐述自己想法的同时,还强调如果按照他们的方法做一定会成功。产品部经理当即表示要孙壮和赵书成一起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出来,公司一定会认真考虑。此话一出,孙壮和赵书成欣喜若狂。作为新人的他们能得到领导如此重视,想来自己也算是幸运的吧。但是新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令公司上下非常的紧张。

事后,当公司处理这个问题责任的时候,孙壮和赵书成成了众矢之的。而本该为这个项目负责的产品部经理、参与产品研讨的销售部经理、设计部经理都相安无事。最后,孙壮和赵书成出于无奈,递交了辞职信。事外的人,大概都认为那些领导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吧。正常来说,领导不仅肩负着本部门的工作,公司发展和重要决策的决定他们也应该负90%以上的责任。但这次公司新产品出了问题,为什么不让领导来负责,而是拉出了孙壮和赵书成这两个替罪羊呢?原因就出在产品部经理让孙壮和赵书成共同写的计划书上,当初让他们写的原因是希望参考年轻人的想法,当然,如果出现问题自然有文字上的东西为公司中层们开脱。

孙壮和赵书成也有问题,它们不懂得“话不说满”的说话方法,最终留下了话柄。他们在开会时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还要在后面加上按照这个方法来做一定能够成功。这种飘飘然的自我夸大,也注定了他们最后自讨苦吃的结果。当公司要追究责任的时候,产品部经理把孙壮和赵书成共同写的文书一交,自然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所以当别人征求你意见的时候,在阐述自己想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话不说满”,千万别忘了加上一句“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还要看上级的最终的决策。”这样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关键时刻还不用负责任,达到明哲保身,留有后路的目的。

有时候“话不说满”还可以作为拒绝别人最佳方法,即留给了对方的面子,也不会让自己为难。它可以对方保留一点希望之光,有利于稳定对方的情绪。

当有人要求你解决或答复问题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一定寄予着厚望,希望事情能如愿以偿,完满解决。如果突然遭到生硬的拒绝,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很可能因过分失望或悲伤,心理上难以平衡,情绪难以稳定,产生偏激言行,有碍于人际交往。相反,倘若话不说满,一切都尚未完全说死,则使他感到事情并非毫无希望,也许经过更多的努力或者过一段时间机会降临,事情会向好的方向转化,因而情绪趋于稳定。

凡事没有必然的定法,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话不说满”。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得有个过程,有的还得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当事情处于发展变化初期,实质性的问题尚未表露出来,这就难于断定其好坏、美丑、利弊、胜负。这时,就需要等待、观察、了解研究,切不可贸然行事、信口开河的去下定论瞎承诺。

如果事情发展方向最终对头了,倒是皆大欢喜、相安无事;假设事与愿违,让别人揪住话柄,只能是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了。

点评:

说话不能说满,要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要给自己留下一个仔细考虑、慎重决策的余地。否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仅人际关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也会因此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声誉。

9、反驳也要给人留面子

卡耐基曾经说过:“很多时候你在与别人争论时是赢不了的。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你还是输了。”在与别人聊天时,一旦与对方产生分歧,如果是正面的争论,就不会产生胜者,所有人在正面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无论他愿意与否。因为,十有八九争论的结果都只会让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或者,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在对手面前俯首认输。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都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如果发现对方语言中出现错误,只要无关大局,都不会大肆张扬,故意搞得众人皆知,让本来可以忽略的小过失一下子变得显眼起来;更不会抱着讥讽的态度,认为“这下可抓到笑柄”了,来个小题大做,拿别人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不仅会让对方难堪,伤害其自尊心,更容易让对方产生反感甚至报复心理,影响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

某公司的待遇很差,职工苦不堪言。每当有员工提出异议,公司领导就会说:“之所以不愿改善员工待遇,是由于员工都是庸才,工作不努力,对公司贡献不大,而且多数人还都是兼职”。一旦有员工拿其他公司与自己公司作比较时,老板又会说,“其他公司的职员都是正规院校出身,而自己的下属净是杂牌军”。

一天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忍无可忍,决心要向老板提意见。但为了意见能被老板接受,他想了一个办法:针对公司近来迟到人数逐渐增多的现象,他对领导反映说:“新职员简直都没办法到公司上班了!”

“为什么?”领导奇怪地问。

“坐人力车吧,觉得车费太贵;坐电车吧,又挤不上去,而且每月出的电车费也不够,他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以步当车,一文不费,而且还能锻炼身体,这多好的事啊!”领导说。

“不行啊,鞋袜走破了,他们又买不起新的了。不过我有个办法,希望您出个布告,提倡赤足运动,号召大家赤脚走路来上班,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谁让他们命不好,生在这个时候呢!谁让他们不去想发财的路子,非要当苦命的职员呢!他们坐不起电车、人力车,也不能穿鞋袜整齐地来上班,都是活该啊!”职员摇摇头说。

他一面说一面笑,说的领导也不好意思起来,只好同意改善一下员工待遇。

仔细说来,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既反驳又给对方留面子呢?

在开始反驳时,态度必须从容,说话必须稳当,先把他的话总括扼要地提出,问他是否是这些意思,再从他对的方面,表示相当的赞同,使他高兴。说到后来,用“但是”两字一转,逐层反驳,把轻的放在前面,重的留在后面,越说越紧,越说越硬,直使他无法置辩。

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就是一位善于反驳,而又能恰到好处的给人保住面子的语言大师。

齐国国君齐景公的一匹最心爱的马突然得病死了。景公知道后非常生气,下令当场肢解马夫,并大声说:“谁敢为他辩护就杀死谁!”

相国晏子对于齐景公这种无故杀人的行为十分不满。为了解救马夫,劝谏景公,他急中生智,走上前去一把揪住马夫的头发,右手举起刀,问齐景公道:

“大王,我有个问题不太清楚,要向您请教,古代尧舜这些贤明的君主肢解人时,不知是从哪个部位开始下刀的?”

景公好大一会才明白,晏子原来是在讽喻自己,他只得挥手说道:“相国,别指桑骂槐了,我不肢解他就是。”

晏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反驳也要低调,即使取得反驳的胜利,也要使对方不觉得是失败,大可随便谈谈,总要有说有笑,把反驳时严肃的空气尽力冲淡。

如果你要教训他几句,更要留在最后,看见他的面部表情已有感悟的表示,才好开始说教训的话。说教训的话,态度必须诚挚才显出你的善意,千万不要有斥责或讥笑的意思,免得他恼羞成怒,引起新的纷争,因为反驳虽恃理由与技巧使他折服,但也必须动以感情使他心悦诚服。理由越是充分,反击越是强烈,语气就越要婉转。

反驳是一回事,交谊是一回事,争辩只限于一个事项,不要牵涉到交谊,如果彼此都是代表人身份,随时要把代表人的本身分开,不要发生直接人身分开,不要产生有直接人身攻击的嫌疑。万一对方盛怒之下,对你作人身攻击,你必须用和气的态度向他说明你是代表人,不是当事人。经过多方的解释必可减少误会,即使对方出口辱骂,你也要大度包涵,付之一笑。

为维护主张而反驳,多少要承认对方若干的论点,反驳的语气,有时可用补正的方式,不必完全以攻击的态度,倘若是在会议上,只要争取多数人的同情,促使各方面的响应,让各方面群起而攻击,造成他四面楚歌的局面,就可以不必单枪匹马和他相辩。这种四面合围,不但力量雄厚,声势壮大,而且你也可以不必费极大的气力。

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所以即使对方犯了错误,如果不是不可原谅,都要尽量给对方留些情面。即使你很想反驳对方的观点,也要在让对方能下来台的基础上进行。做到即反驳了观点,也给人留了面子。

点评:

有的人不能明白即使反驳别人的观点也要给人留面子的道理,往往因薄物细故,极力争辩,弄得双方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其实这又何苦呢?

10、话要说“软”,事要办“硬”

俗话说:是人抵不过三句好话。看来说话也有它独到的技巧,说的好自有其无穷的语言魅力.形容人有三寸不烂之舌,或者巧语如簧都是指的说话,但是都有贬义在里面,甚至说某人死的能说成活的。

说软话,办硬事。说软话,指的是一种语言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心态,说话和蔼可亲,不张扬,不张狂,嗓门儿大了不一定占理儿上,不一定你就是老大。办硬事,指的是有主见、有原则,该办的事儿锲而不舍、想尽办法,虽九死其犹未悔。

很多时候,事情的成功就在于语言的态度和艺术,我总在观察:官场上或商场上的大赢家多是说话谦虚、话说得让人很易接受,不知不觉你就听他的了;而那些失败者多是有好话没好好说,语气、语调盛气凌人、刁蛮张狂,给人以讨厌与他接触的感觉,“这人怎么不会说人话?”可就什么事儿都别办了,也没人跟你办了。

???中国人历来是不愿意说软话的,这与我们的传统相关,因为我们历来歌颂和提倡忠厚老实,诚恳真实,对于语言有着不假思索的反感.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经济的多样性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频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包括语言的技巧的成为一门必修课.

其实,说话离不开办事,办事也离不开说话.即使这样,我们一定也注意到,说到不一定做到,做到也不一定说到.那么,抛开有意的甚至品行的不端造成的欺骗性以外,我们说,说话和办事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又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说软话加上办硬事儿,这可就不得了,谁都愿意与谦和者共事,你就与周围的人有了良好的沟通基础,遇上不讲理的事你就软话好好说,原则不能变,软话为你最后胜利的“硬事”赢得了公众的理解与支持,那你就成功了一半,说了半天就是既要谦虚谨慎、又得不屈不挠。一般人做不到,做到了你就不是一般人!

我们相信任何成功都不是“说硬话”说出来的,或者是“办软事儿”办出来的,说硬话办软事儿的人,必将是浅薄而终无大出息的,是终究“硬”不起来的,而说软话办硬事儿的人则是东北话叫“上等人儿”,软话赢得八方,硬事儿功成名就。

说软话,有很多类型,但是无外乎尊彼卑己,谦虚谨慎。说硬话,而办硬事,可褒可贬,抛去欺侮别人,有辱道德和社会伦理的坏事以外,今天我把它主要理解为,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范畴。

说软话办硬事,人与人相处不会是一面之缘,世界很大,但是有时也是很巧,今天河东明天河西,已经用不了三十年了.那么,我们知道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即使今天惹的别人不高兴,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可以获得别人信任的,让别人懂得是获得大家安全感的基础,人人可安,是成功的条件,于是我们知道社会都在呼吁诚信,而这个诚信又是从哪里来呢?就是处事有原则,人人自律.

这个硬事虽然有这样的好处,但是真的不好办成,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它必须以牺牲某些人暂时的利益为条件,而在这样的沟通中,人与人的尊严是很关键的,我们都说,人心不过是肉长的,其实也就是告诉你,人的弱点和可爱就在于需要互相尊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和别人做好沟通呢?

可能有这样一种声音,人难道真有这么高的觉悟吗?如果,自己心里不舒服,却说软话,岂不是虚伪的?哪有率性来的真实?这种说法是很幼稚的,倒不是为的目的这样说,而是在我们内心每天涌动的东西中,我们需要随时作出选择,而说话影响最大的还是自己,那种反馈给自己的谦虚美好和谐,是任何人获得不了的。

点评:

所谓会说“软话”,不是说话软绵绵,而是一种能克刚的“柔”。办事要硬指的不是强硬的态度,而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如果说软话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为办事大开方便之门,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